学习孩子的自由表达情绪
孩子们在幼小时,可以自由地表达喜怒哀惧等情绪:饿了就哭,困了就吵,喜了就笑……大胆表达他们内心的需求,但因为大人们常常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变乖,让自己省心,就对孩子束手束脚,抑制他们的自由和创造。随着在大人和经验的恐吓中成长,孩子们慢慢变得世故和圆滑,开始看人脸色,在内外不合中压抑着情绪的自由表达,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曾用“压抑”这个词来形容成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碍。《蒙台梭利的家庭教育法》([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中也曾说到:孩子的内心和成人的内心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成人的内心是有意隐藏起来的某种东西,帮助一个成人就象帮助他解开在漫长的时期中形成的一团心理乱麻,而儿童的内心几乎完全暴露在他的环境中,帮助一个儿童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
抑制孩子自由表达喜怒哀乐,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压抑
学习孩子旺盛的生命本能
我们一提到孩子,内心就是柔软的,总觉得孩子是那么弱小,他们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惊异他们旺盛的生命本能,总觉得很多时候孩子都会自然地成长和绽放生命的活力,而无需我们过多地呵护。是啊,孩子就是一颗种子,有自己成长的能量和独立的意识。这让我们开始放弃权威和骄傲,学会尊重生命,接纳情绪,了解需求,并学会放手。如果孩子想自己独立行事,我们就允许他们,不向他们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帮助,因为虽然帮助儿童是成人的一种习惯,但它往往是来自对儿童的怜爱,并不利于儿童的独立,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真正的独立,成年人的帮助只会成为障碍。独立的意义就是自己能够做事情,给予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他们就能少受外在力量的抑制,从而更快地发展自身,其内在需要也更容易得到满足,因为所有的发展力量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发挥。
学习孩子人际交往中的纯真
无论贫穷或是富裕的孩子,只要没有成人的干预,他们总能很快玩在一起,建立纯真的友谊,他们的交际不附加任何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