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家长:你能从孩子身上学到些什么?

编辑:xiangmengjie

  【妈妈网编者按】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但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想过,从孩子的身上我们也能学到许多可贵的东西:比如专注、比如情绪的表达、比如信任、依赖和宽容……妈妈网特约专栏作家廖静波如是说。

  曾经有人说,当人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却发现自己生活得一塌糊涂后,就应该回到幼儿园,重新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正如教育家孙瑞雪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他们引领我回到了心灵的故乡,给了我无尽的爱和对生命秘密的探索”。 而我们这些成人,又可以从幼小的孩子身上学到什么呢?

  学习孩子的专注,活在当下

  孩子起初是一无所有的,但正是这样让他们变得更有创造力。和成人相比,孩子的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一种非常智慧的无意识状况下完成,依赖于天赋,依赖于运动,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流,吸收知识,获得力量,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幸的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随着我们的长大,会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每学到一点知识,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就拿走路来比喻吧,成人的行走是要到某个地方,孩子的行走则是为了完善自己特殊的能力,想做的仅仅是行走。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能较长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哪怕是玩一颗结扣,看一面墙壁。相比孩子的专注,相比他们活在当下的投入和纯真,我们成人不得不愧疚。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在想另一件事情,等做另一件事情时,又开始想另另一件事情,于是,我们总是不能宁静地、专注地、享受地、愉悦地,做当下的事情,我们总是烦扰、匆忙、焦虑、担忧,把生活搞得一点儿没有兴致,忽略了过程,最后结果也未必如意。

  学习孩子对亲人的无比信任、依恋和宽容

  人们相信,父母为孩子所做出的牺牲来自他们的天性,这种付出对做父母的来说恰恰是一种收获,生命的本性即是如此,这种生命的相互关系比“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要高尚得多,是一种特殊的本能,是一种伟大的自然力量。其实,反过来看,孩子在幼小时,对父母同样是这种信任、依恋和宽容,只不过由于他们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对父母报以物质上的回馈,但他们在情感上却给予了父母充足的回馈--父母无论贫穷或是富足,也无论健全还是残疾,当和孩子嬉戏时,孩子眼神流露出的尽是欣喜与爱慕,依恋和纯真;当我们无数次因为无知或自私,对孩子大声呵斥,然后在自责中向他道歉时,他总是很快地给予宽容和谅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