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思维偏好不同,学习兴趣亦不同
反应在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可以概括如下:
A象限的孩子:理想的科学世界
B象限的孩子:纪律性的执行领域
C象限的孩子:感性的人际环境
D象限的孩子:创造性的发散空间
具体到不同的兴趣班,应该是:不了解孩子的思维偏好,可能选错兴趣班。选错兴趣班,则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将孩子与唐僧师徒“对号入座”,能帮他选到合适的兴趣班
这并不是最差的,最差的,是那种"补短纠偏"的做法。逆着天性和思维偏好,哪里弱,专补哪里。这种做法打击自信、磨灭兴趣,制造纠结痛苦的心灵。
没错,孩子是可塑的。然而,只要压力够大,谁又不是可塑的呢?成年人也一样。
孩子的可塑,往往不是因为他的"洁白",而是因为他的"弱小",没有能力反抗家长的安排。逆着天性的塑造,是折磨和打击。顺应天性的塑造,才能发挥优势,赢得快乐和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每种天性都有优势劣势。如果家长只从自己的天性喜好出发,很容易将孩子的天性劣势看成毛病缺点,忍不住为TA补短纠偏。然而,补短纠偏,正是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它磨灭热情、打击自信、制造纠结。
----------------
本文不是一篇孤立的文章,而是一组文章的一篇。这组文章来自“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不同的天性适合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不了解天性、不懂天性教育,家长给孩子的,往往是逆着天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培养出纠结矛盾、缺乏亮点、自信不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