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抢一步,长大误一生
有多少家长听过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中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成绩越好的学生越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关注就会使他在课业成绩上更好,越成功的人越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使他变得更成功。而成绩差的孩子自尊心、自信心都会受到打击,一个丧失自信的孩子前途堪忧,所以还是不要操之过急为好。
教育孩子“慢工出细活” 不可操之过急
每个孩子成熟度不同,在幼儿园或小学开学时,老师会依他们的能力分班,程度相同的班比较好教。在年初出生的孩子因为比别人多喝了九个月的奶水,长得比较高大,有些能力比较成熟,就会被编到同一班,让他们接受比较多的训练;比较弱小的会被编到另一班,让老师多给一些照顾。结果比较大、接受到比较多训练的那一班表现自然比较好,第二年就又被编到比较好的班级去,这个差异慢慢地越来越大。到大学时,研究者发现年龄相对比较小的一组,学业成绩比年纪大的同学少了11.6%。这个报告十分令人惊讶,因为9月1日以前入学是一个人为的决定,没有任何生理原因,我们很难想象人为的武断决定,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
父母亲不必急着让身心还未准备好的孩子去入学。最近有个研究甚至发现,晚一点上学(瑞典是7岁),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比较好,因为发育较成熟后才学习,可减少挫折感。学得早,不如学得好。太早上学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人生反正是终身学习,学不完的,古人不是说"学无止境"吗?
顺其自然、快乐成长是教育孩子的圭臬,父母千万不要因急功近利而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