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调外治 中西医联手合击免疫性不孕症

编辑:win | 出处: 妈妈网


 中医疗法大总结

  中医疗法大总结

  中医讲求辨证治疗。在中医理论中,将此病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湿热型,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1.肾阴虚型

  症状: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无血块,或月经尚正常,但腰腿酸软,头昏眼花,失眠,性情急噪,口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方剂:当归10g,熟地10g,赤芍15g,菟丝子20g,女贞子20g,甘草10g,丹参15g,杞子15g,云苓15g,覆盆子15g,淮山15g。

  2.肾阳虚型

  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面色晦黯,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中医方剂:党参15g,川芎10g,仙灵脾15g,覆盆子15g,甘草10g,菟丝子20g,杞子10g,白术15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15g,女贞子15g。

  3.湿热型

  症状:口干,口苦或口酸,月经鲜红,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纳食较差,倦怠乏力,喜睡眠,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中医方剂:黄芩15g,黄连5g,茵陈30g,丹参15g,赤芍15g,黄柏10g,党参10g,杞子10g,淮山15g,丹皮10g,猪苓15g。以上各型患者均每日服中药1剂,2个月为1个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