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Are you ready?

编辑:静渝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这时候的孩子乐于学习,尤其是与生活有关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饭时,准备易拿握、不易摔坏的碗和汤匙给他练习,并忍受孩子练习吃饭时满地食物、满嘴饭粒、满手油腻腻的情况。孩子想玩水时,与其禁止,不如开放一个小小空间让他知道在哪里玩、怎么玩。孩子想帮忙家事时,拿尺寸适合、安全的刀子让他帮忙切香蕉,分配他自己的碗让他洗。

  3、引导他达成目标:好的引导需要清晰的步骤。若父母希望孩子进到家里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须带着他做,并且一个一个步骤讲解。“把袖子拉起来,水龙头打开,双手冲湿,压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冲干净,手擦干。”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导和生活教育都当成游戏,带着孩子做,并且乐在其中。

 
变得更依赖

  重要发展三:变得更为倚赖

  这个时期也会发展出另一个极端:更倚赖。在婴儿时期胆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变得黏人、胆小、怕陌生人、怕分离、怕黑或打雷。

  因为探索让他知道世界比想象中更复杂,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甚至会感到不安全,转而更倚赖照顾者。这是学习独立的过程。

  另外一个可能是,他的想象力(抽象思考)开始发展。所以报纸发出窸窣的声音,会让他觉得报纸变成活的东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怎么做?

  对于孩子的倚赖,洛斯门建议:

  1、允许孩子黏你:为了学习独立,孩子必须先接受、处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够给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够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让他黏你,将来他就不会那么黏;在他需要时抱抱他,最后他就不会那么需要人抱。

  林佩蓉提醒,有些时候孩子的“黏”反而呈现他的不安全感,担心父母一离开就不回来了。安抚不安全感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信赖”;每次要离开,都让孩子知道,告知他你会回来的时间,并且言出必行。几次之后,孩子会知道你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降低不安全感。

  2、让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护他:孩子害怕时,不要问他为什么,因为他说不清楚;但也不要轻视他的恐惧。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觉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认同他的感觉:“我小时候也怕黑喔!”

  接着运用想象力赶走恐惧。请他想象有个超人叫“噜噜”,害怕的时候叫噜噜的名字,噜噜就会进房间把妖怪赶走。

  3、稳定的生活作息:《听,宝宝在说话》一书指出,幼儿强烈独立欲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规则。两岁孩子会严格遵守从观察学得的某些规则:何时该做什么事?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可预期的生活节奏,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

  重要发展四:公然挑战父母,爱说“不要!”

  学步期的孩子爱说“不”,因为孩子突然发现,这个简单的字竟然可以拒绝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学讲师李淑如解释,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来是绝对权威的,当他敢挑战、敢尝试碰撞原来很权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长”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为(例如:一直将桌上的物品往下丢、做所有你告诉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喂他吃饭时猛摇头说“我不要”等),都是在测试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规则限度,以及他影响或改变环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积极按自己的极限处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来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