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答我:“柏老师,我害怕。我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像父亲对我那样对孩子。在我结婚的那几年里,我最恐惧的事就是发现我像父亲。我受不了我丈夫吃饭的时候筷子上粘着饭粒,我受不了孩子不把奶瓶里的奶喝干净,受不了她弄脏衣服。丈夫上厕所喜欢拿一本书进去看,一上就是很长时间。那段时间里,我就会如坐针毡,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和丈夫大吵一架,起因只是他洗碗以后没把碗放在正确的位置……我觉得我有病,所以我不能接近孩子,我怕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份恐惧,常人难以理解。这份恐惧,却又那样真实。
很多咨询者会在工作室里哭泣,宣泄他们被压抑已久的情绪。但这位女士,在说起自己的故事时,自始至终都是那样平静。她一直在重复一句话:“我的心已经死了。”
我问她:“为什么你离婚以后要和父亲一起住?难道你没想过自己独立生活?”
她说:“这种情感你可能无法理解,我是父亲教育出来的,我对他有责任。我妈妈去世以后,他很孤独,脾气又坏,赶走了十几个保姆,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他。我只能照顾他,直到他死。”
其实,对刘女士的选择,我并不觉得意外。
就像雨薇,她也曾经试图反抗,最后却发现,还是生活在父亲的控制之下,最为省力和安全。
父亲对她们的控制,深入骨髓,最后,已经成了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多少句类似的话?
“这都是为你好。”
“爸妈绝对不会害你。”
“你长大了,自己当了父母,就会明白我们的苦心。”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每个人都有控制欲。如果是陌生人试图控制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定会反抗。
可是,当控制者是父母,受控者是子女,这种控制就变得隐蔽、狡猾,同时也更为强大。
因为,这份控制是在爱的名义下实施。
最深刻的控制是精神上的控制。
最无形的控制是让你与控制者成为一体。
最可怕的控制是你心甘情愿被控制,用自己的人生,为控制者陪葬。
因为你无法战胜自己内心最强烈的恐惧:挣脱控制,就会失去爱。
========================================
【连载预告】
“在我的咨询者中,有一位中年男士,他是送自己的儿子来接受咨询,但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也需要心理治疗。”
下期听听柏燕谊分析为什么说“控制并不是强者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