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要适度 虎妈狼爸慎防极端化

编辑:静渝

  “任务式”吃苦不可取

  2011年7月15日,百余名小学生走进武警太原指挥学院,吃军营饭,住军人宿舍,训练军事科目,学习国防历史。多数家长表示,“让孩子进军营一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军人优良品质,二是希望孩子们能多吃点苦。” 据了解,“阳光小战士”军事夏令营的100余名营员来自太原市30余所小学,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在为期3天的时间内,他们将接受军事、自护自救、行为习惯训练等,并学习国防历史。

  不少培训机构都安排了吃苦夏令营。目前市场上吃苦夏令营大多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包括军训、跋山 涉水、种地等“吃苦”项目。虽然是去“吃苦”,所需费用却不低,十来天的“吃苦夏令营”要花数千元以上。

 
任务式吃苦不可取

  专家有话:由于娇生惯养,现在大多数青少年确实害怕吃苦,意志薄弱,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老师和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教育和引导孩子从点滴小事中认识到:在生活中吃点苦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具备不怕苦的精神,一个人将来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这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而开办“吃苦夏令营”、开设吃苦课程,实际上就是把“吃苦”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任务”观念,学完拉倒,不会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训练严苛,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此产生厌恶情绪,一旦跨出校门,可能会更害怕吃苦了。

  吃苦教育不等于体罚教育!

  2006年暑假,位于杭州四宜路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是一家只招收6岁至13岁、家庭有经济实力,且调皮捣蛋男孩的培训机构,因其准军事化、全封闭管理和“奖罚分明”的特殊训练方式,尤其是罚吃辣椒酱、黄连甚至挨鞭子的另类惩罚手法,在让一些家长收获“欣喜”的同时,也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专家有话:针对“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却在事实上反映出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培养意志力教育的欠缺。“西点”的出现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然而在我看来,“磨难教育”决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须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体罚,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口头或书面授权,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鞭打”教育很可能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