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2:学会积累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高年级后才发现孩子不会写作文,写出的文字很干瘪,原因其实是孩子缺乏日常积累。“积累的习惯应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徐老师说。
徐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记录的小本子。“这个时候的孩子,能读能写的字并不多,只需要记一个词语、一个成语,然后口头讲讲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者成语的故事。这样,孩子语言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慢慢地积累丰富起来。”
校长点评:小积累会有大收获,长大以后更会明白这个道理。
学会尊重
习惯3:学会沟通
徐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家校联系本,上面写有老师每天安排的作业。这些作业不一定是书面作业,有时是读几页书,有时是背诵一首诗。
“有的家长只关注这个本子上写的内容,这样不对。”徐老师说,最好让孩子回家以后,拿着本子跟父母讲述一遍这些作业是什么,老师是怎么要求的,自己会不会做等。“孩子最初可能只是讲作业,后来慢慢会习惯回家给父母讲校园里的一些趣事、同学之间的故事。”
校长点评:给父母讲作业,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养成跟父母沟通的习惯。
习惯4:学会尊重
徐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娇纵溺爱比较多,很多孩子缺乏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在学校,老师会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要打招呼,但是回家以后,大多数父母却不会用这样的礼节去要求孩子。
徐老师建议,家长在家也配合学校的礼仪,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向父母鞠躬问好,并养成礼貌待人、尊重师长的好习惯。
校长点评:培养其他文明礼仪习惯,其实也是从对父母问声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