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对孩子适应能力担忧。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习生活适应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深怀疑虑,害怕孩子在学校无所适从,在这种焦虑心理的作梗下,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地加任务、加压力,甚至造成儿童精神压力过大,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自己也深陷焦虑之中。
综上所述,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上在家庭中缺乏与幼儿实际相匹配的、有效的教育措施,最终使幼小衔接期家长对孩子的入学适应普遍存在心理焦虑。
家长和孩子要做的心理准备
2、幼儿篇
首先,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产生焦虑。
孩子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色彩艳丽的玩具变成了呆板的课桌椅,从以游戏为主转变到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其次,对学习要求、评价的不适应导致焦虑。
那些乖巧、上课专心的孩子在小学一开始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那些好动、易兴奋的孩子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上课不守纪律,随便离开座位,在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厉批评甚至处罚之后,这部分孩子在刚踏入学校之际,就遭受到了心理挫折,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在学校里没有归属感,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厌学、逃学等逃避现实心理或行为。
另外,幼儿园学习没有压力,没有成绩的比较,人人平等,以快乐健康为原则。入学以后,老师和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等。有的孩子人很聪明,但就是听不懂老师讲课,有些孩子难以理解书本上文字的意思,有些孩子老是看错字,写错字,漏字甚至露题……纠错、训斥,导致了孩子的焦虑。
最后,受到焦虑情绪的相互影响。
在幼儿园大班后期,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多是孩子的择校和课外补习等情况,许多疑虑和焦虑性的言谈都夹杂其中,不知不觉地传递给孩子。而当孩子们谈及小学生活时,又把这种焦虑互相传播,因此形成了焦虑“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