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
卫生部规定,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耳声发射法,就是将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儿外耳道,然后播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卡嗒音。正常的听觉器官(耳蜗)能对这种声音产生回音,后者能被耳塞内的接收器捕获和记录,经过仪器内的微电脑分析并作出判断。只要孩子安静,整个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根据电脑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如何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
另一种方法为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基将多个小电极置于宝宝的头部和颈部,并通过耳塞播放经过特殊设计的卡嗒音,然后利用计算机记录耳蜗后听觉通路(脑干及邻近区域)的电位变化(对声音的反应),经过计算机分析后得出结论。两种方法中,耳声发射法在临床上更为常用。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但爸爸妈妈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另外,检查人员缺乏经验有时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听力筛查可以说只是一次实验结果,并不是详细的听力学评估,筛查报告单上一般也不会写上正常或异常,而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宝宝的听力障碍如何预防?
目前,对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因素尚未完全认识,但据统计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与以下高危因素关系较密切: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多胎,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可见产前检查排畸十分重要。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并无听力障碍,但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听力,如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严重窒息、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均为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专家建议,孕妈妈应加强自身保健意识,保持孕期身体卫生整洁,保证摄入营养合理,使胎儿避免不良接触,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但由于病因复杂,完全预防该病的发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医疗干预,是小儿聋哑最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