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8大误区

编辑:wuliling | 出处: 妈妈网

  8、输液比口服抗生素更好

  当宝宝病情并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妈妈未必一定要追求“药到病除”。

  输液由于药物直接入血,不需要经过口服后消化吸收的过程,药效发挥的速度的确比口服要快。但是,当宝宝病情并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妈妈未必一定要追求“药到病除”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针对中耳炎等细菌感染,过早使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复发。这是因为宝宝遭遇细菌感染时,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抗体。过早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情,没有给机体形成抗体的时间,这样机体对下一次该种细菌的侵袭依然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对于没有使用过抗生素,且病情不很严重的宝宝,医生仍然建议从口服抗生素开始。


如何应对抗生素的副作用呢?

  关于抗生素,妈妈还关心

  1、什么是“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是相对窄谱抗生素而言的。所谓“谱”就是范围的大小,相对来说有针对性的窄谱类抗生素更安全,更实用。如果明确了解致病微生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先从窄谱抗生素用起。但如果宝宝出现全身症状,又难以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总的来说,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

  2、白细胞高就一定要吃抗生素吗?

  借助血常规判断宝宝是否是细菌感染,是一种推测性诊断。通常细菌感染引起白细胞增高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并不排除某些病毒感染,比如川崎病也有引发白细胞增高的可能。医生借助血常规结果,和对宝宝症状的综合分析,对病情做出推断,如果细菌感染的几率很大,就会建议宝宝服用抗生素,但这其中不排除有一定程度的误差存在。因此,妈妈也不能一味凭借宝宝的血常规报告,就做出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决定,血常规在判断宝宝病情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参考。宝宝服用抗生素3天,病情仍无明显好转,仍高热不退的话,就要及时再次就诊。

  3、如何应对抗生素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非常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医生可能会视情况选择给宝宝停药。如果仅仅是轻微的恶心、呕吐或腹泻,妈妈可以在服药前稍微让宝宝吃些东西,也可在两次药之间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

  皮疹:宝宝服用抗生素后如果出现皮疹,可能是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但也不能排除是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妈妈一般很难自行判断,为最大限度避免延误病情,最好能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Tips:C反应蛋白检查是什么?

  很多妈妈发现,医生在给宝宝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同时,往往会进行一种叫做“C反应蛋白”的检查。这种检查是做什么用的呢?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可帮助医生判断宝宝感染的严重程度。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C反应蛋白检查是有意义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