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心 读懂孩子话中的“小心思”

编辑:chenxiaoxia


观察孩子的神态、动作

  通过说话的节奏来了解孩子心理

  在孩子的言谈方式中,除了语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孩子说话时充满自信,谈话的节奏为句与句之间比较紧凑,滔滔不绝;当孩子缺乏自信时,讲话的节奏则慢慢吞吞,伴有结巴。当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时,他们一般会用不肯定的语气进行谈话,很容易形成模棱两可的意思。采用这种谈话方式的孩子,通常不敢承担责任,常用语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都听您的”、“都行”等,这需要家长的注意,引导孩子多进行自主锻炼,放手让孩子独立。

  通过孩子听别人说话的方式了解其心理

  我们大人之间在进行谈话时,可以通过对方听自己讲话的方式来了解其心理,对孩子也可以用这一方法。如果你是细心的父母,就可以在谈话中观察孩子的反应,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并根据孩子的微妙回应来获取其心理的信息。

  据相关学家研究显示,当孩子对父母的谈论话题感兴趣时,他们会表现出认真听父母讲述的状态,一般常见的姿势有坐姿前倾,视线正视;而如果孩子对于谈话话题有表现不满和厌烦之意,他们就会眼珠乱动,视线发散,身体倾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说话和肢体语言来判断自己说的话孩子是否愿意听、是否听进去了,再做调整。

  小编总结:孩子说话的神态、动作等都藏着他们的小心思,父母留心观察这些细节一定可以跟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