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泛滥 缘何国产奶粉要披羊皮?

编辑:Lucy | 出处: 妈妈网

  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

  在奶粉事件的背后,其实暗藏了这样一个潜台词:尽管洋品牌信任危机不断,但国内消费者的崇洋情结依然是冻而不僵。


假洋奶粉

  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无奈不争气的是,一些民族品牌自毁前程。前不久的蒙牛癌症牛奶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即便是如此大型的企业也不能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刚何况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国货不给力,成为消费者崇洋的最好理由。诚然,无论爱国情结多么浓烈,也不至于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开玩笑,以身试毒。

  国产奶粉不够争气,让消费者患上了“崇洋媚外”的依赖症。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洋奶粉的直线涨价和超市专柜到处都是假洋鬼子。媒体调查称中国内地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媒体称,乳企业借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虚涨价格,内地的部分“洋奶粉”售价为全球最高水平。

  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同样的技术,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售价相差4倍,这显然有违市场原理。此外,进口奶粉有过关成本,但是成本税收成本不高,所以这并不是造成进口奶粉价格高升的原因。

  经济规律体现,价值决定价格,价格随着价值的上下浮动。可是,洋奶粉的连番升价明显与奶粉价值背道而驰。只是消费者对洋奶粉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而已。

  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导致的另一后果就是到处都是假洋鬼子。“中国乳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想通过"洋品牌"武装自己,这些企业抓住了国内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对企业来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如市场发展不好,撤离的、牺牲的仅是“洋品牌”一个品牌,而非整个公司。”业内人士评价道。“其实,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类似现象:其中某个品牌在海外注册,但这些海外注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壳”,就是常说的“左手倒右手”。”

  冒充假洋鬼子的事情似乎一直都没有断过,不过八成进口奶粉被曝都是贴牌生产,如此高比例还是令人相当吃惊。

  然而,相比国内品牌,洋品牌果真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产品质量、更严格的标准么?未必!不久前,工信部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就“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调查结果”通报,称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在质量上都好于进口产品,在价格上,也比进口品牌便宜近一倍。言下之意,消费者没必要做“冤大头”,花钱买“劣质”进口奶粉。且不说这个调查结果是否可信,但要想让消费者重拾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恐非易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