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保仁医师表示,有时会碰到产妇出院后没几天,因为大出血而复诊,经详细问诊,发现原来产妇在月子期间“喝生化汤”,但服用方式不对,竟把生化汤当开水般一口气喝完。生化汤的“活血化瘀”固然对排除恶露有所帮助,但一次喝太多的话,反而容易引起子宫的新生内膜不稳定,而造成出血不止。他强调,产妇不是不能喝生化汤,而是应注意喝的方式。身为西医的他不否认生化汤有其效用,但是服用前应接受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且避开服用子宫收缩剂的时间,才能让生化汤发挥效用,并避免产后出血的问题。
喝生化汤“药”小心
中医师黄慧君指出,生化汤是中药药方,既然是“药”,理应接受中医的诊断,了解个人体质,评估是否需要服用,进行药材加减,以及给出正确的服用方式,否则容易喝出问题。撇开个人体质差异,喝不喝生化汤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需要服用的必要性
现代人多选择到医院生产,分娩后,西医已将子宫内残余物质清除干净,并给予子宫收缩药物,不像早前生产需借由有“产后第一方”之称的生化汤来加强子宫收缩,帮助恶露的排出,因此,产后是否还需要喝生化汤,其实颇有讨论空间。
药材组成各有不同
就像珍珠奶茶一样,每家泡沫红茶店在基本配料(奶、茶、珍珠)的比例不同,生化汤亦然。基本药方都是“当归、川芎、桃仁、炙甘草、炮姜”,不过,每家的药方在组成及比例上却各不相同,但这却不像可依个人喜好选择任一家珍珠奶茶般。黄慧君医师强调,临床上,还需要针对产妇的体质及症状加减药物及剂量,而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于同一帖药方。尤其,有些药店还推出“加味”生化汤,即在原药方中加入其他药材,万一刚好碰上特殊体质或没对症,就容易喝出问题。
服用剂量及时间
黄慧君医师说,通常喝上5~7帖生化汤即可(一般熬煮方式是每天一帖,每帖药加4杯水煮成2杯,分两次喝),但有产妇在整个月子期间,每天都煮来当水喝,从而出现恶露一直滴滴答答的情形,甚至有人会大出血,都是过量饮用所致。
至于服用时间,原先是在产后48~72小时服用,但对照现代医疗方式,自然产的产妇这段时间几乎都在医院,由西医开子宫收缩药物让产妇服用。在两者不能一起服用的情况下,多从产后第三天开始服用生化汤。严格来说,已经失去服用生化汤的好时机。当然,对体质一向偏于虚寒或产后恶露排出不顺者,固然还有配合服用的价值,只是这需要中医师的诊断,而非自行判断。
中药师亲身经历谈
黄慧君医师说,生完第一胎时,经验不足的她,也跟大家一样服用生化汤,不过,却喝出问题而必须回医院接受西医治疗。事后,她分析原因,由于是剖宫产,子宫颈并未撑开,但喝了“活血化瘀”的生化汤后,量多的恶露却无法顺利经过子宫颈排出。后来在生第二胎时,自行评估了身体状况,决定不喝生化汤,也没有子宫收缩不良的问题。她说,未必每个产妇都需服用生化汤,一切都以自身身体状况为考虑才是。
药方应量身订做
黄慧君医师指出,传统坐月子的习俗放在今时今日,有些部分的确需要调整,而不是全盘照做。如产妇是否每天需要吃上一只麻油鸡来补身体?吃多动少,身材不走样也很难。她强调,“民俗不等于中医”,中医必须根据症状治疗,该吃多少、什么时候吃,都必须依个人体质而定,每帖药方可说都是“个别化的量身订做”。她提醒,生化汤虽是月子期间的“必备饮品”,但依然有其服用禁忌,产妇若有妊娠高血压史、肠胃虚弱、容易口干舌燥,以及感冒、中暑等问题,都不适宜喝生化汤。她建议,产妇坐月子时不管是进补或喝一些中药,最好经过中医师评估,才不致出现差错或补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