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关系究竟应该如何改变?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直到这位妈妈不再要求儿子改变,而是开始改变自己,配合自己心的改变同时,很好地使用了亲子课程中学到的一种新方法,改善了这件事中自己和儿子的关系。

  这天回到家,妈妈一开门,发现儿子一如往常地在她的床上,正挑战似的看着妈妈准备迎接她的发火。母亲差点习惯性地发火,但马上意识到改变说法试试看,就深吸一口气,然后平静舒缓地说:我看见,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坐在床上。儿子一听,怎么和平时不一样,妈妈也没有生气?他愣了愣,马上愉快地跳下床来,说:妈妈,那个小男孩就是我呀。母子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就变成了其乐融融的情境。

  母亲的想法改变了、言语改变了,母子基于某件事的模式和关系就改变了,孩子的情绪、行为也改变了。不仅母亲的困惑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通过解决还改善了关系。

  在这里要重点提醒的是,就具体的方法技巧而言,使用起来很容易出奇制胜,但是如果母亲不是真正地用心考虑改变自己,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而不仅只是注意床单的整洁与否,下一次孩子吃不吃这套?如果心法不到,孩子的新鲜感一过,关系按钮随时会被再次触动,回到以前或比以前更差。除非母亲真的改变语言背后的观念和思维,大人心底里真正改变,看到一个现象背后的种种可能,改变才可能真正发生。

  要知道,一个人永远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改变关系的唯一办法是改变自己。如果我们能够从企图强硬地改变别人、让别人臣服于自己的妄见中走出来,深刻地体察、反省自己,就能从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多的感悟、更丰厚的礼物

  你会了解,在成长的路途中,最重要的改变不是周遭的风景、路上的行人,仅只是你自己随心而往的脚步和看世界的眼光。

  亲子如是

  1.在家庭的关系中,谁的改变便会带来根本的变化呢?

  2.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所做的当务之急的改变是什么?

  3.我们怎样享受经由自己的改变而带来的不同的风景和感受呢?

  小品《小崔说事》中,小崔分别采访白云、黑土,采访一人的时候另外一人把耳机戴上。结果两个人对同一话题的回答大相径庭。白云、黑土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黑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小崔把耳机戴上,友善地笑着对小崔说:“你学坏了。你这招太阴了……你心眼太多了……”每说一句还冲小崔竖起大拇指。结果小崔以为黑土在夸自已,笑着对黑土说:“谢谢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