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男孩再富也要“穷”着养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夏令营宣告闭营。宫崎市议员乡田先生作了总结,他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日本人满面笑容离开了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几乎是空的,只有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食品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持,他们生存意识很差。野炊时,日本孩子主动炒菜做饭,中国孩子却什么也不干,对于大人的批评甚至反应麻木,无动于衷。在探险过程中,日本孩子把用过的杂物装在塑料袋里带走,发现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中国孩子却一路走一路丢东西……

  短短两天的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让中国的父母反思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同样是培养教育,要培养的是什么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所以他们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公德。中国人望子成龙,表现为保护孩子不受苦,却因为过多的呵护让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为了培养孩子,甘心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中国人也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是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时,却都缩了回去。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不同教育下的孩子哪个更具竞争力,一目了然。

  在发达国家,人们生活富裕,但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要求甚严。他们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的道理,他们对孩子的生活保持低标准,不鼓励孩子纵欲使性,以磨砺孩子的意志,不让他们堕落成只会享受的庸才。他们知道娇生惯养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孩子们长大后总是要离开父母,独自闯荡自己的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时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多受受苦,从而学会应对人生的能力和本领。

  改革开放后,中国比以前富裕了,许多家庭的物质条件也大大提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只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尽量过得舒服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零花钱从来不断,生活上还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怕孩子吃一点苦。但是,这样养大的孩子不知道每一粒米来之不易,也不知道如何料理自己的生活,将来如何自立于社会?今天的呵护难以遮蔽明天的风雨,如果父母不让男孩从小吃点苦,受点穷,将来他也难以为自己打拼出富裕的生活。

  因此,再富也要苦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让男孩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独立完成起居、打扫房间、整理物品等日常事务;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同时,父母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题,让孩子学会在挫折和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另外,父母要做好孩子吃苦的榜样。很多孩子没有吃苦精神,不能独立,没有责任心,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对男孩进行吃苦教育,也是教孩子更好地做人。孩子通过吃苦,就会体味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自觉地努力生活和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