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智的父母如何要让男孩吃点苦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与这些国家的吃苦教育相反,中国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苦。很多孩子从小就泡在“蜜罐”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吃苦,导致他们上大学后仍然无法独立生活。有些家长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年轻时已经吃了很多苦,绝不能再让孩子像我们一样吃苦。也有些父母发现孩子吃不了一点苦,因此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于是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把孩子带到贫困的农村住几天,或者去夏令营进行吃苦锻炼,但往往事到临头,又下不了狠心。孩子们没有体验到吃苦的感受,因此仍然不懂得珍惜。

  其实,让男孩吃点苦是对他的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炼,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难对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给孩子适当进行吃苦教育,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表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从小树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让孩子经受更多的锻炼。

  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优胜劣汰是普遍的现象,每个人将来都要站在竞争的第一线,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这种情况下,单凭知识和智力,缺乏吃苦的精神,没有拼搏进取的意志,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

  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孩子在做事时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能够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孩子在生活里锻炼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现实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发现自己生活的珍贵,才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

  哪一个父母都不可能终生跟随孩子,更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现在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就少,将来吃的苦可能就更多。所以,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习生存的本领,让孩子掌握独自开拓未来的能力。

  强调让孩子吃苦,也不是说孩子吃的苦越多越好,更不是说吃的苦越多学习就越好,而是提醒父母不要刻意去避免孩子受苦。很多父母只把孩子读书看做学习,没有把做其他事情看做学习,对于孩子来说,经历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学习。经历的事情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多。如果父母怕孩子吃苦,自己帮忙把孩子的事情都做了,就等于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自立的机会。

  当然,家长爱孩子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在爱的呵护下成长的男孩,感受着家庭的温暖,有益于他的身心健康,会使他更加健康地成长。总之,家长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吃苦”教育。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进行“吃苦”教育,他们在以后的升学、就业等竞争中,遇到挫折有可能就会郁郁寡欢、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别说干一番大事业,就是在社会上立足也会是个大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