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错误会灌输出孩子的“自卑”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什么,你想报考北京的学校?北京那么远,去那做什么?南京照样有好学校,为什么去那么远?你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出过远门,你的生活从来都是妈妈照顾的,衣服脏了有人洗,屋子乱了有人收拾,你要是去北京,谁照顾你?自己照顾自己,你肯定不行!”

  结果,因为一句“不行”,孩子放弃了心爱的大学。

  家长朋友们暂时把“不行”放在一边,想想看,你为什么对孩子说不行?你是担心孩子受伤吃苦,还是根据经验判断孩子能力真的不行?是否存在“行”的可能性?要知道,人往往容易在心里设置障碍,所以,家长自然地认为孩子做不到,其实,只要解除了这个心理障碍,“行”并不是那么难,“奇迹”也可以出现。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以秒的成绩打破了男子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根据当时的摄像镜头记录,他在撞线后回头看了一眼记分牌,然后摊开双手说了一句话。

  他说的是什么呢?

  他说的是:“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

  事情是这样的,海因斯说:“自欧文斯创造了秒的成绩之后,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看到自己秒的纪录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孩子犹如一棵小树,想让他根深叶茂,成为栋梁之才,就不能在他成长初期告诉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打压,在这样的打压之下,虽然树也长高了,叶子也绿了,但是,失去了小树应该有的蓬勃向上的气势。失去了自信,又怎能昂首挺胸、登高望远?不是小树不愿意如此,而是他失去了这种精神、这种抱负,因为他“不行”!

  不要再给孩子局限,让孩子形成“我什么都不行”的思维定式,要知道,任何人都具有无尽的潜能可待挖掘,所以,让孩子从家长一味灌输的“不行”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满是自卑的世界走出来,告诉他,没有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