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孩子在信里写了他的经历,他的苦恼: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我是独生子。从小父母对我管得非常严。在家里只有父母说了算,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丝毫不能反抗,否则便会招来责骂。我的父母也可能是太爱我了,从小就不让我独自活动。我的家距我外婆家只有几里地,可是一直到我上初中二年级时,他们才肯让我独自到我外婆家,更不要说干别的什么事了。
我现在步入了社会,我感到我的性格变了,变得胆小怕事,毫无斗志,没有独立性,啥事都想依赖别人。我也知道我这样不对,可是我想克服却改不掉了。
我很苦恼,总以为我是个不健全的人,不敢跟别人交往,怕被别人看穿,更不敢交朋友。为此,我曾想到了自杀,但我又觉得太不值了,毕竟我才刚刚开始人生啊!
这就是父母的“家长制”在孩子内心里留下的阴影,在孩子生活里留下的遗憾。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依赖、胆小、懦弱,所以他想挣脱这一切,可是,这些东西日久年深,似乎已经溶进了他的血液。想摆脱十几年生活的痕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孩子为此而痛苦、无奈,独自品味着这份苦楚。
有的父母这样做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施行家长的权威,完全受一种潜在、隐遁的心理驱使。在父母无意识的专制决定之下,孩子的成长受到压制和禁锢,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无形中习惯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从思想到行为强烈地依赖着别人,丧失独立自主性。
如果这样,将是我们的损失、国家的损失、民族的损失。
有位母亲在信里说,她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态度对孩子,可是没用
我曾经尝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不但起不到鼓舞的作用,好像还助长了他自以为是的脾气;假如我批评他,他又说我在打击他的积极性;他经常要求我放开手,让他自己管好自己,可是我只要一放手,他却不能像他自己所说的管好自己,甚至连他所说要求的50%都达不到;如果我严格看管他,他又说我像在管教劳改犯一样,真是左右为难。
从这位母亲的信中,似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都是小孩性子,是不可以信任的。这么多种方式都用过了,看来没有一个适用的。
可是,父母忽视了,自己是在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孩子,那只似乎要放开的手其实却是不放心地拢着,一旦有什么情况,可以迅速恢复原来的状态。
不信任只能换来不信任。孩子只能在暂时得到的天地里先放松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