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遭遇社会潜规则的时候怎么办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我们知道,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对于人性的弱点甚至是丑陋面,大部分家庭是用净化和过滤的态度来面对的,他们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高尚”和“纯洁”的东西。对此,我早有异议,首先,这不太容易,因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各种各样,他们从家庭中吸收的价值观也各种各样,我们一直回避的东西,可能孩子早已在生活中面临了;其次,如果很“成功”的回避了这些,做到“绝缘”,那么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单纯的人,单纯的人在某一天面临复杂的现实时,会遭遇困惑和困难。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每个人其实也都集“好”和“坏”一身,对于这些所谓的“坏人”和“坏”,回避不是最好的办法,更好的方式是了解这些并能合理的应对这些,再好一点就是,我们有能力去唤醒每个人包括那些所谓“坏人”身上的“好”。

  当然,这有一个分寸,比如,我们让孩子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危险,没有必要让带孩子看车祸现场,场面和图片的残酷性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就会伤到孩子。我们应该用孩子可以理解和承受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这些,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但是也有责任防止孩子了解太多或者形式太刺激导致孩子对于人性失去信心。其实,从电子游戏来体现这一点,倒是一个不错的形式。

  另外一个问题是:孩子会采取什么样态度接触这些“潜规则”。

  对此,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只会获取他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开始所列的,有些人菜被偷或者偷别人,都感觉好玩都开心,他们要的就是一种轻松的消遣或者有趣的玩笑;有些人非常看中财富积分,他们要的是成就感。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他的生活比较和谐,偷菜就会是一个没有依赖性的调节性的游戏;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很健康的生活,善良坦荡对待“坏”,不无知、不排斥而是能恰当应对,而且对于孩子也不刻意回避,那么孩子也不会觉得偷菜中“潜规则”多么特别,他会不自觉告诉自己:这有什么,我只要按照我自己的原则去玩就好了。相反,如果父母玩这些游戏,患得患失,“不择手段”,那孩子也会模仿,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刻意回避和净化“坏”,那么孩子对“坏”自然更有兴趣,因为父母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父母说的和现实不一致,孩子才会冲突,同时更可能被“潜规则”所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