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用“无权威法”来赢得权威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其实我们在第二章简穿外套的例子里已经看到了父亲放弃权威的架子顺利解决冲突的示范。下面我就来进行步骤分解,看看父母如何利用“无权威法”来实现解决问题并赢得孩子尊重的双赢。

  首先,在行动之前,家长要做好观念建设: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在面对和孩子的冲突时,尊重他们的需要和看法。父母要不断提醒自己:“我会尽可能地接纳和倾听孩子的需要,尽量避免武断、评价、说教。”然后,开始解决问题。

  第一步,允许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父母不要急于完成这一步,而要耐心地运用积极倾听法,真正搞清楚孩子的想法(请复习第三章的内容)。只有孩子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会考虑你的感受。

  第二步,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注意,这一步要简短、清晰。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你的担心、愤怒和郁闷,孩子会听不下去的(请复习第二章的内容)。

  最后,大家一起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双方提出各自认可的解决办法,并把这些办法列成一个单子。共同对每个办法进行讨论、评价,将一方不能接受的选项除掉,最后选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评价一个想法“愚蠢”,最好说:“这个办法对我不公平”,或者“这个办法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这个通过“无权威法”得出的解决方法,不需要家长去强迫孩子接受,不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因为这是由双方讨论得出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办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而且,这是个可以不断改进的计划。过一段时间,父母可以去问一下孩子:“你对咱们商量好的办法还满意吗?”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要紧,我们可以进行新一轮的讨论。重要的是,隔一段时间去询问孩子是否对解决方法满意,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是在真正关心他们的需要。

  回到本章的开头,如果父亲放下权威的架子,按照“无权威法”三步走,问题就变得积极了。

  7岁的小波在生日的时候得到一辆自行车作为礼物,他非常高兴,总是在外面骑。没过几天,小波的爸爸听到有些邻居在抱怨:小波骑车把他们后院的草坪压坏了,精心修剪的草坪上到处都是一道道车轮印。

  爸爸找来小波,问道:“你的车子骑得怎么样了?”

  小波兴奋地说:“太酷了,爸爸。您不知道我骑得有多快!”

  爸爸:“你喜欢把车子骑得飞快。”(积极倾听)

  小波:“是的,爸爸,在开阔的草坪上骑车真是太爽了!”

  爸爸:“哦,要在开阔的地方骑才爽。”(继续积极倾听)

  小波:“没错!妈妈在咱家院子里种了花,我怕把花压坏了,就到邻居家去骑了。”

  爸爸明白了小波的感受和需要,于是简明地说出自己的问题:“你骑车把邻居家的草坪压坏了,邻居不满意,爸爸也觉得很抱歉,可能要花时间帮邻居修剪草坪。你能不能和我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他们想了以下这些解决办法:

  1.只有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才可以骑自行车。

  2.只有去宿营的时候才允许骑自行车。

  3.让妈妈每周抽出几个小时带小波去公园骑车。

  4.小心骑车,不要压坏妈妈种的花。

  5.说服邻居同意小波在他家草坪上骑车。

  6.卖掉自行车。

  他们分别把1、2、5、6剔除,双方都同意3、4,问题解决了。没有争吵,没有权威的压迫,没有委屈的眼泪,双方都很高兴。

  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来纠正,同时,也要放弃成年人总有正确答案的想法。权威不是空中阁楼,它是以孩子的尊重为根基的。只有放下权威的架子,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才能赢得孩子的爱和理解,进而赢得家长权威。

  所以,当父母和孩子出现冲突时,高效能父母不会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而是和孩子共同寻找一种或几种办法,让彼此的需要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中学会了解决冲突的方法,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在家里还是以后在复杂的社会,这个方法都将让孩子受益无穷。

  要想树立自己的权威,就要放弃权威,或者说放弃权威的架子。

  第一步,允许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

  第二步,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最后,大家一起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