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规定女儿变着法子对抗!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竹江先生的态度使妻子又惊又怕。听了妻子的话,我更是慌了手脚。为了女儿,我们饱尝辛酸,倍受煎熬,好不容易才使女儿有了些微小的转变,我们若再有动摇之举,完全有可能前功尽弃。我怎么连这点都不懂呢?想到这些,我真恨不得狠狠地扇自己两个大耳光。

  由香里没有回来。

  这下子,我对竹江先生指导思想的正确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为自己对女儿的娇宠悔恨交加。孩子是多么会利用家长的弱点啊!我们反复动摇,一定会使孩子认为家长好对付而蔑视父母。同时,也使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过于简单,这样就导致了他们的迅速堕落。如果我们真爱由香里的话,那就不管有多大的艰难和痛苦,也要保持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态度。我之所以把对女儿的娇宠错当成父母之情,恰恰是我没有从由香里的本身考虑。说到底,不过是从自我出发,经受不住这痛苦的考验罢了。

  在我的一再乞求下,竹江先生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他叫妻子明天下午两点钟到警视厅去一趟。还说,如果由香里给家里打来电话,就转告她两点钟也去一趟。

  夜里1点半左右,由香里的朋友打来电话,请求我们允许由香里进家。我告诉她不行,并让她转告由香里,竹江先生让她明天下午两点去警视厅。

  这些日子来,我逐渐有了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前,只要由香里一出走,我们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发疯似地四处寻找,向警察提出保护申请,给她所有的朋友打电话,请求他们一旦由香里去了电话,就告诉她,让她马上回家,简直闹得满城风雨,自己也终日不得安宁。可是现在却恰恰相反,是由香里主动给家里打电话,请求我们允许她回家。这个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竹江先生曾反复向我们强调,在严守“10点锁门”规定的同时,一定要建立一个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温暖的家庭。由香里想回家,这件事的本身就足以说明,她开始感到家才是最温暖、最安逸的地方。通过一段时间的亲身经历,我深切地感到,家庭温暖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了。

  第二天,妻子去了警视厅,正在和竹江先生谈话的时候,由香里也去了。妻子回到家没多久,竹江先生打来电话说:“我今天同由香里谈了很多,她还向我谈了上学的问题。不过,暂时不要让她回家。”妻子的心一下子又凉了。

  1个小时后,大门的锁“咔嚓、咔嚓”地响了几下,妻子连忙走出房间一看,由香里竟自己开门进来了。妻子吃惊不小,忙问道:“哪儿来的钥匙?”“不是为奶奶来准备的吗?就是放在外面大门框上的那把呀!”女儿边说边往自己房间里走。妻子拦住她说:“由香里,规定就是规定,把钥匙还给妈妈。等你得到了竹江先生的允许后,再堂堂正正地回家来吧。”由香里听完,停下来站在那儿,用含泪的眼睛注视了妻子一会儿,然后,才将钥匙放到妻子手里,走出了家门。听着女儿渐渐远去的脚步声,妻子的心碎了,泪水不住地流淌,悲痛欲绝。

  第二天,妻子坐在电话机旁整整守了一天,由香里却没有一点儿消息。

  第三天上午9点半,由香里打来了电话,说她马上到竹江先生那里去。女儿的话使妻子热泪涌流。

  12点多,竹江先生打来电话说:“由香里的态度转变了,她写完检查后就让她回去,可以允许她进家了。”太好了!妻子喜出望外,真有些如醉如痴了。1点多,由香里回到了家,吃过饭,就像死人似地睡了。她并没有向妻子道歉。

  我常常一看到那些描写失足少年的电影和小说,就联想起女儿和自己,顾影自怜,黯然泪下。现实,并非如电影和小说中写的那样,孩子一旦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他们的进步和转变像蜗牛一样缓慢,而且反复无常。因此,家长对此一定要有耐心,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到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