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
甄医生介绍,孩子持续一段时间情绪烦躁、好哭泣或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和同龄的孩子比明显胆小,在很多场合容易害怕、甚至惊恐;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在幼儿园里总是心悬不定,不愿当众讲话,不得以当众讲话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结巴、表达不完整;六七岁的学龄孩子拒绝上学,即使勉强到校也很少与同学老师交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偏差,也有旷课、逃学现象发生。这些孩子通常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过于敏感、多虑、缺乏自信。
怪异行为
甄医生说,怪异行为主要指某个孩子与多数同龄正常孩子明显不同的特殊表现,如―――
拔毛癖:即随时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汗毛,以此为嗜好。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异食癖:有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喜欢吃不该吃的东西,如吃土、抠墙皮吃、捡小石头子儿吃。
反复洗手:孩子不停地用香皂反复洗手,直到洗得手指缝都发白了还不停止,随后稍稍干点事又来大洗特洗。
攻击行为
甄医生透露,如今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比以前有所增加,他们因欲望得不到满足、不能接受别的小朋友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的事实等,采取过激方式伤害他人、毁坏别人的物品,有明显的攻击性倾向。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性角色畸形
孩子大约到3岁以后,就能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了。但如果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性别相反,即男孩具有女孩的行为特征,在穿衣打扮、表情、举止上刻意模仿女孩,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成为男性化女孩。
神经性尿频
孩子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或在特殊的场合、情境中总想排尿,一刻也不能等,四五岁的孩子不自觉地因此尿湿了裤子,但尿量很少。这些症状通常在上幼儿园前、刚刚开始上学、看到凶猛的动物、遭到训斥打骂或出现紧急情况时加重,入睡后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
遗尿症
如果四五岁的孩子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床,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学校恐怖症
有些刚刚上学的孩子对学校表现出极大的排斥情绪,拒绝上学,或在上学前和上学时,出现心慌、头痛、呕吐等现象;而在离开学校或不想上学的事时,症状解除,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
五六岁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无目的性的活动过多,动作花样频繁,有始无终,甚至铤而走险;常招惹周围的小朋友、给老师和父母带来麻烦,对批评置若罔闻、屡教不改;或任性、内心脆弱、容易冲动、常破坏东西;做事显得笨手笨脚,精细度和协调性差,而且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些孩子很少能安安静静地坐着上几分钟。
孤独症
甄医生介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通常有这些表现:说话晚、反应迟钝、不合群;有的伴有智力发育落后、存在认知感知缺陷;有怪癖、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僵硬、长时间游戏方式不变、缺乏对物体的想像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意力涣散。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般在二三岁就有明显的症状,治疗关键期在2岁至7岁,经过早期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大部分患儿的状况会有好转,但彻底治愈,目前还有相当的难度。
也有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智力发展不平衡,对某一方面很敏感,有突出的表现,比如在音乐、绘画、机械上;而在其他方面就很差,尤其是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年龄很不相衬。需要说明的是,越是这些“局部”聪明的孩子,他们的精神问题越是容易被父母忽略,从而会延误对其精神上的早期干预。否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些其他的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