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教孩子花钱

  有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知道如何花钱和管钱;有的父母把孩子的零花钱管得很紧,一天给多少钱,还要记账,结果孩子总是想办法把钱都花光,有时还要问爷爷奶奶多要钱,并不知道节省和计划用钱。

  有父母把一个月的生活费交给自己10岁的孩子管理,自己和孩子每花一笔钱都要孩子记账,告诉她:如果超支,生活费就要紧张了。结果孩子经常提醒妈妈:“别去吃麦当劳啦!太贵了。不要乱花钱,没什么钱了。”孩子自己也学会了不乱花钱。有父母每星期给孩子5元零花钱,如果孩子能忍住一星期不花,则在下星期有适当奖励,把奖励的钱积攒下来,到期终可以买孩子所需要的玩具或文具。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培养孩子自己的价值观

  许多父母都忍不住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小时候,孩子会对父母的意见全盘接受,可长大后,他们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有的缺乏自己的主见,完全依赖父母的判断;有的甚至产生模糊的价值观。例如,孩子回来说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父母马上说不应该那样,应该怎样怎样;孩子做错了事,有的父母放任不管,有的父母则暴打一顿。父母的这些做法都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下次遇到新问题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判断,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父母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问他:“如果你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你是什么感觉呀?你是不是觉得不方便?”如果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要让孩子自己把东西还给别人;如果他不愿这么做,那就要取消看电视,或要求打扫厕所,以之惩罚。

  对孩子教育要顺其自然

  游戏、娱乐和体育活动是孩子身心发展所必须的,但是有些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某些特长,不惜牺牲孩子玩的时间。有父母为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练琴,从不让孩子看电视和出去玩,除了学习就是拉琴,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责骂、恐吓、讥讽孩子,孩子生活在单调、乏味、否定的环境中。最后,这个孩子虽然考琴达到了最高级别,但在精神上却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有父母的教育原则是:注重孩子的情绪健康,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在孩子5岁前,让孩子尽情地玩,不刻意教什么东西。5岁之后,根据孩子的兴趣倾向再培养,如果发现孩子并没有音乐、绘画方面的特别天赋,那就着重对学习科学能力的培养。在父母的自然、放松的教育下,孩子以学习为主,对其他活动都有兴趣,有的可成为业余爱好,但并不是负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