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要您给我安排的时间表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换种方式爱孩子

  1. 包办孩子的时间表,不如和孩子共同协商

  妈妈发现超超这些天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她还以为是学校的功课量增加了,后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最近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加大,大多数孩子的完成时间都在一个小时内。超超妈妈意识到,是超超自己做作业太慢了。

  妈妈观察到:超超写作业有玩儿橡皮、铅笔的小动作,常常是刚拿起笔没写几个字,就开始玩别的去了。妈妈很担心,一旦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就麻烦了。

  所以,妈妈对超超说:“咱们来制定一个时间表,看能不能帮你把玩儿的时间找回来?”

  超超一听妈妈要帮他找回玩的时间,立刻举双手赞同。

  妈妈继续说“我问过你们老师了,她说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是50分钟,但是你每天都用了两个小时,这说明你的速度慢了。这样吧,每天下午放学我给你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写完之后还有时间,你就可以去做些你喜欢的其他事情。怎么样?”

  超超一想到做完作业后能看会儿电视,玩玩别的,自然很爽快地点了点头。

  “但是,你要保证作业的质量。不能为了提高速度就不要质量了,那样可不行。”

  “那我写完作业,你真的可以让我看会儿电视或者出去玩儿吗?”超超问。

  “那当然了。”妈妈很肯定地回答。

  超超听了很兴奋,“那我也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第二天,这个时间表就开始执行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超超写作业的速度提高了很多,每天写完作业,他还能看会儿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时间表会让孩子在执行时间表的时候,产生一种自觉、主动的意识,因而不会产生“执行任务”的逆反心理。这种让孩子主动参与的方式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孩子从心里接受时间表的存在。

  2. 帮孩子卡时间,不如教他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的确,当我们在崭新的一天醒来时,这一天就已经被分解成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或许还可以细分为饭前的半小时、饭后的半小时等。这样来看,比起一整天的时间概念来说,零碎了许多。但是,一天的时间就是由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段组成的。父母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这也是珍惜时间的一种表现,这比起天天卡着时间让孩子做事强多了。

  只有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的孩子,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对这些零碎时间善加利用。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哪怕能记住一个单词、几个词语,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3.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德国有一部名叫《Pinggu》的动画片,它是以企鹅家中的琐事为题材的教育类动画片。在动画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企鹅爸爸妈妈和企鹅医生焦急地为蛋壳中的企鹅宝宝做手术,没有人搭理被冷落在一旁的企鹅哥哥。

  这时候,炉灶上的水开了,水壶发出“呜呜”的鸣叫,而电话铃声也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嘈杂的声音吵得企鹅哥哥心神不宁。他向水壶走去,却被身后的电话铃声吵得心烦,只得转身去接电话,可是身后的水壶发出了更大、更尖锐的鸣叫。企鹅哥哥看着两边都很焦急烦躁的声响,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这时候企鹅妈妈注意到了场面的混乱,她先是把水壶提下来,然后又去接了电话。挂了电话之后,她轻轻地抚摸了企鹅哥哥的头。企鹅哥哥发现,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企鹅哥哥的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遇到。当两件看似都很紧急的事情一起发生时,孩子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涉及的科目逐渐增加,孩子就会面临很多作业堆在一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先做哪一科的作业,对于孩子有效地利用当天的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对事情的统筹能力,这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