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必须训斥”到“远离训斥”
家长中,就有这样的人,认为训斥就是教育。
甚至还有家长觉得不训斥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我可不这么看。
《广辞苑》①中对“训斥”是这样解释的:提高声音的责骂。
可见,在“训斥”一词中是含有情绪的成分的。
但是,这样的行为,有必要每天发生吗?
在与孩子的生活当中,究竟有多少事,可以让大人情绪化地提高声音去责骂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那么训斥还情有可原。
比如说欺骗了谁啊、伤害了谁啊、做了低贱的事情啊、欺负了弱小等等。
但是,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用得着每天都扯着嗓门儿责骂孩子吗?
如果有这种必要,那就说明这个家庭本身存在问题。
这种家庭的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大人们,陷入了“不训斥孩子就不舒坦”的奇怪氛围中。
换言之,也就是陷入了“训斥氛围”。
家长没有创造出“无须训斥就能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
我当班主任的时候,经常跟30个以上的孩子每天生活在一起,需要我“提高嗓音责骂”的事情,这10年里面基本没有。
我一般用的只是:指示,指导,提醒,命令,等等。
然后,确认,评价,称赞,等等。
将这些导入自己的家庭,导入自己的教育体系,确实需要花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