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切忌“司马迁情结”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提醒2:孩子5岁前不要进行定性的知识引导

  “家长要放飞孩子的梦想,绝对不要对其进行束缚。”易江强调,孩子5岁前不要进行定性的知识引导。他说,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用回形针折成一个英语的“and”,让孩子们说那是什么。结果发现,提早认识这个英语单词的孩子,只有一种答案,就是“and”,而没有经过这种知识性的训练的孩子至少说出了18种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东西。

  提醒3:家长要学会陪伴孩子

  “对中国的父母而言,家庭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大山认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不知道有智慧的爱。

  他认为,家庭教育的真相就是“关系”两个字。他认为,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是“五大关系”,就是孩子跟父母、老师、同学、学科、自我的关系,任何一个关系出问题,孩子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家长就是要引导孩子处理好这“五大关系”。

  可是,太多的中国家长以忙为借口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

  广州大学社科部党总支书记、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刘树谦也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学会陪伴孩子,要善于与孩子沟通。

  谁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在早教专家面向家长们侃侃而谈的课堂上,在街头发放的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页上,在电视、广播里专门给孩子们“健脑”、“增智”的保健品广告中,所有的轰炸性信息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如果不在0到6岁时抓紧时间开发智力,如果不在上学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天天抚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成为聪明快乐、大有前途的“花骨朵”。“专家”们甚至试图让人们相信:如果“胎教”工作没做好,这个孩子在娘胎里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谁?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底忽悠了谁?虽然教育部并没有明显针对的对象,实际上却是在暗示家长们的不理智。“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王副司长的此番话固然是肺腑之言,但同时我也相信,大多数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承受着如此之大的压力也是于心不忍,所以“忽悠”之说虽然道出了父母们和教育的痛处,却起不到止痛的效果。

  起跑线输了 孩子照样能赢

  输在起跑线上,不等于输。正如一位成功人士说过,哪怕你是一只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是一样的。虽然,你有可能“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在未来的生命征程和人生磨砺中,如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现实和梦想、精神和追求的最佳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