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担心:现在的孩子学得会感恩吗?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许多父母教不会孩子感恩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提供的一份于2010年1月完成的《青少年健康人格调查结题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的人格心理问题并不严重;高中虽是问题高发阶段,但因高考被掩盖;而进入大学则表现明显。

  这份报告随机选取了北京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山西省太原市、贵州省贵阳市、湖南省长沙市五个地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当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共发放了3500份问卷。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一半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三成与父母不沟通,有四分之一与父母出现矛盾才主动沟通;近一半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安全感;有一半对生活不满意;约两成对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六成大学生觉得孤独;有八成认为社会不平等,他们中还有的已发展成愤怒情绪。

  就从汪某母子的现状来看,也是让人如鲠在喉:一边是母亲的含辛茹苦,另一边则是儿子的心安理得。母亲的舐犊情深令人感动,但这是一种溺爱,母亲在物质上无私地满足儿子的同时,也给儿子身心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当儿子认为母亲的付出是那么理所当然的时候,母亲稍有怠慢,就会让儿子不满。而“机场刺母”的发生,正是这样一幕现实悲剧。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吴宏新说,“机场刺母”虽然只是个例,却是一面镜子。儿子雪白的利刃、母亲殷红的鲜血,爱与恨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都在提醒我们:爱是母子关系的焦点,也是母子关系的盲点。这样畸形的爱教不会孩子感恩。

  不能忽略孩子精神生活的培养

  山东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宋微涛说,不少父母过分注重儿子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忽略精神生活的培养,极力想给孩子营造一个“温室”环境。但是,这个“温室”缺乏必要的风雨冷暖、人情世故、生活曲折等成长元素,使得如此环境下的“花朵”难以茁壮成长。这是家庭教育的“致命空白”,也是当前我们应当深思的社会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传统的道德秩序已经打破,那新的秩序就该尽早建立,这正是所谓的孝道伦理。父母爱子女但不致溺爱,子女敬父母但不可愚孝,这才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父母对待儿女,应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交流,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人成才始于孝敬、感恩。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缺乏感恩之心,还能反哺社会。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的美德,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十分重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