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校园谁最“潮”?
事件:2011年高校校园新鲜不断。10月,北京大学吴志攀副校长鼓励北大校友讲诚信、做好事说的一段话,被网友整理成了风靡网络的“校长撑腰体”: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此后,一些高校学生纷纷效仿,形成了不同版本“撑腰体”,表态支持学子街头行善,扶助摔倒老人。
记者点评:不同版本的“撑腰体”,折射出的是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创意和激情,让我们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疾苦、充满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事件:2011年,很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别出心裁,让“90后”们眼前一亮。“淘宝体”“小清新”等,让习惯了“逛淘宝”“看豆瓣”的新生倍感亲切。复旦大学小清新版的抒情寄语“祝贺你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日月光华有你闪亮的眼睛,你计划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令人动容;中山大学教授手写篆体、南京大学的浪漫诗词串烧则彰显学校的人文底蕴。
记者点评:今年部分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别具匠心,充分契合了“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高等教育制度似乎也应与时俱进。
事件:当各式各样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时候,清华大学的第四教学楼悄悄挂上了“真维斯楼”的中英文标志,小小的一块标牌立即引起了大家广泛讨论,似乎这才是校园中最“潮”的一幕。
记者点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捐资助学,都会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极大帮助,学校对捐赠方的感谢形式也可以有很多种,但只有能真正体现学校的文化特点和定位,才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热点四:谁才是好家长?
事件:2011年,究竟谁才是好家长引起巨大关注。年初,来自美国的“虎妈”告诉人们,她用严酷的十大家规把孩子“送”到了哈佛大学。年末,“狼爸”说,自己用棍棒把孩子“打”进了北大。一时间,“好家长究竟该是什么样”成为最热的话题。
记者点评:当个好家长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9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提出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时代之问。如今,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同样有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都是不能随意复制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家长,的确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