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混杂
游学热已经成为了假期经济的一个主流,市场存在监管困难的局面
许多国内学生和家长在参团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外国的中学、高校,海外游学项目仍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家长们依然趋之若鹜。
展开游学项目超过13年的英孚教育海外游学华南区负责人表示,游学热已经成为了假期经济的一个主流。“过去我们主要是与高端的私立学校合作,从2006年开始,游学广为人知,越来越多散客加入。”该负责人说,到目前散客已经占了该机构组织游学项目的90%。
“游学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过去集中在15至16岁,现在大部分为12至14岁。”该负责人说,一来是因为游学市场逐渐成熟,家长相对比较放心;二是国内学业压力前置且负担愈重,导致参加游学项目的学生年龄愈发趋低。
据英孚教育的一项游学调查显示,18.2%的被调查者曾参加过海外游学,北京、上海和广东名列前茅,分别占12%、7.6%和5.4%,一线城市总计达25%;47.2%的人在16至24岁第一次参加海外游学,26.9%的人在16岁以下就参加海外游学,游学群体呈低龄化。
“在庞大的市场中,比较成熟的游学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市场分流很多,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市场也存在监管困难,鱼龙混杂的局面。”英孚教育海外游学华南区负责人说,不仅旅游业不断加强游学项目的成本投入,而且不少旅行社还会与国内公立学校合作项目,这个比例约达18%。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和一些机构合作开展暑期游学。”玮彤说,在其去英国的那一年,班里本来有14个人报名,“但学校说如果每班有15个人以上,班主任就可以作为带队老师出发,免去机票费和住宿费”,“我们班主任东拉西凑,甚至游说一个同学读小学三年级的妹妹一起报名。”
“一些旅行社与学校合作的项目,即学生通过学校报名的价格会明显比培训机构、单纯旅行社组团偏高。”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了“校社合作”可能潜在的利益,并转嫁到学生身上。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游学市场主要存在三个不规范的地方:第一,游学机构的出境游资质问题,目前尚缺乏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第二,国外承接出境游学学校的规范问题,目前也没有任何标准;第三,从新世纪热起来的境外游学,基本上是靠道德操守和行业规范,存在较大隐患。
“这些隐秘风险、空架利益和水分的存在其实并不利于这个市场的培育,而根源主要是缺乏监管。”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注册成立一个公司,能搞到生源,就可以把游学项目做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只要与游学沾上边,甚至连一些咨询公司也介入到游学项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