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引起朋友讨论
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其实,如今将做家务明确写进暑假作业的行为已成为不少学校的普遍做法,有些学校直接给出了诸如做色拉、榨果汁、洗碗等详细要求,有些学校则建议帮助家长做家务。
在渝中区一家IT公司上班的罗璇,为了锻炼女儿的生活能力,上个暑假,安排14岁的女儿早上做作业,下午做家务。不但要擦席子、拖地板,还要买菜回来烧晚饭,每天可支配的伙食费40元。
为这事,在她的同事和亲戚间引起热烈讨论。“这么热的天,下午3:00让孩子顶着大太阳去买菜。如果是我,肯定不舍得。”“教育方式没错,但让娃儿把每天的买菜做饭工作全部承包,是不是活儿太重了。”
罗璇说,不少朋友明确表示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没必要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承担家务重任,否则可能会丧失童年乐趣。更有亲戚认为,会做家务本身没多大价值,不会做以后找钟点工就可以了。
做家务不仅仅是技能
不过,也有想培养孩子做家务而不得法的。“别看我家孩子才上五年级,可这小家伙精着呢,想要让他做次家务可不容易。”做个体生意的张桦说,这个假期,她为了让孩子学做家务,专门去找老师请教经验,老师建议她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在共同劳动中培养感情。
“我每次让他跟我一起做家务,他就找各种理由搪塞我。”张桦说,孩子每次都说一会儿就来,“结果一会儿不是要写作业就是要出去,我也不想耽误他学习,所以也没法勉强他。”张桦说,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也比较听话。“做家务也不是什么大事,他这个阶段毕竟学习是最重要的。”
巴蜀小学田冰冰老师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生活常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是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心理或生活出了问题,这些都跟他们没有自理能力有关系。“劳动不仅仅是让孩子拥有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的锻炼,可以培养孩子归纳问题和统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