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校勤招生
中国国内的国际课程受热捧,国外的高中也被中国申请者的热情“挑动”起来。
康涅狄格州私立寄宿制高中霍奇基斯中学(Hotchkiss School)的一位招生老师称,每年来自中国的学生申请数量以至少20%的比例递增。2005/2006学年,位于马萨诸塞州的著名高中迪尔菲尔德(Deerfield Academy)大约只收到20份的中国大陆生申请,而到了2011/2012学年,申请数猛增到200份以上。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郊区的怀俄明高中的招生主任大卫・达米科认为,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申请书都是留学机构炮制的,这使学校很难看清学生的能力。这也是诸多大学面临的甄选难题。
在美国,四年制的私立高中学费平均为20万美元,公立学校是免费的。美国《商业内参》写道,大多数美国家长不选择私立学校是因为其费用昂贵,而中国家长反而青睐私立学校,是因为把它们视为通向常春藤联盟的桥梁。名校的社交资源、人脉也是被他们看好的一个优势。
美国波士顿教育和专业发展中心总裁徐罡曾在博客中写道,2011年暑假,“美国麻州(编者注:马萨诸塞州)有几所私立寄宿高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巴士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前来参观学校。波士顿周围的高中,每个学校每年只招5名左右中国学生,其中1到2个名额用于人已经在美国的转学生或初中申请高中的学生,往往有30到70名托福和SSAT成绩合格的中国学生竞争3到4个名额。申请美国私立寄宿高中要面试,有的麻州中学,中国学生已经预约不到10月底的面试时间。”
美国的媒体也注意到了中国学生超越印度留学生蜂拥而至的现象。《大西洋月刊》认为,中国留学生激增的驱动力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中产阶层的崛起,同时也反映了家长们矛盾复杂的心态:雄心壮志和国际视野。他们相信中国的未来,却又对现在的状况有所顾忌;他们相信留学经历能使其在中国占据不败之地,却又被新鲜的事物弄得眼花缭乱;他们希望紧随最新的潮流以确保未来,却很有可能希望落空。
7月31日,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了《2012胡润财富报告》,发现85%的千万富豪会考虑将孩子送出国留学,在亿万富豪中更是高达90%,且认为高中是最合适的出国留学时机。美国、英国、加拿大是最热门的选择。于此同时,子女教育与移民是海外投资的两大主要目的,基于方便移民、以房养学、较低价格和永久产权等考虑,海外置产的趋势火热。
许多美国私立学校也抓住市场机遇,开始来中国大陆招生。拥有大约300所成员学校的美国寄宿中学协会与一家中国教育中介合作,每年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学校园游会。也有一些竞争力较低的私立中学依靠中国的教育机构扩大影响力,吸引中国留学生。
18岁的曾淇嘉今年9月就要到英国杜伦大学读书。其母亲曾在大学工作,有机会考察过一些英国大学,但之前没考虑要将儿子送出国。直到有一次曾淇嘉听了一个剑桥大学老师的推介演讲,深感启发,加上曾的父母周围朋友有很多动着送孩子留学的念头,他们也就着手操办起来。
“他自己可会弄了,和不少已经在英国的同学传递信息、讨教经验。现在兴奋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走。”曾母希望儿子能将学位读到硕士或博士,然后至少在国外攒够五年工作经验,再决定是否回国。“我们也是工薪阶层,为了让他读书卖掉了一套房子。他的本科四年我们会全额投资,但说好到了硕士阶段,他自己要承担一半。”
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在与多位家长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他们多是高知、高管家庭,或在外企工作,或有出国经历视野开阔。他们不希望孩子在国内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方式才换来一个应试教育的结果,而牺牲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在短期内制度难以扭转的情况下,国外的综合素质培养或许能提供更多机会。
正在办理移民手续的Norton的父亲说,他朋友圈子中,90%已经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了。他们十几个朋友聚会时,也经常讨论孩子留学的事情。“要不是考虑到男生独立性的养成晚于女生,在他初三的时候我就想送他出国。”从事设计工作的Norton父亲也听朋友讲起过,孩子太小出国,状况不理想的例子。“现在想想,可能高一在国内读、到了高二或高三时候出国时机更加合适。”他为儿子读本科准备了150万。“国外教育资源好,就业难,将来在哪里工作,还是看情况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