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迷上电视的原因是什么?

编辑:denghuiyang | 出处: 妈妈网

  2、疏而不堵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是双向的,有些电视节目的确能开发孩子智力,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而有的电视节目纯属娱乐、消磨时间,而且还会传播一些错误的观念。所以,对于孩子看电视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倡导和阻止来论定。

  撇开电视节目的功效,仅就孩子痴迷电视的行为来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视力降低、睡眠减少、户外运动减少、食欲减弱,这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长期与电视为伴,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再者,电视画面的直观性还会影响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阅读中看到描写秋天景色的文字:“层林尽染,流金叠翠,硕果累累,菊花傲枝”,孩子就会将这些信息“内部化”,作出逻辑推理,并充分发挥想像力,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秋天的繁荣景象,这个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而电视上呈现的就是一幅已经成形的画面,孩子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懒散,不爱思考,反应迟缓。

  对于“电视迷”孩子,家长必须采取适当方式来引导他们正确看电视,以挖掘电视对孩子成长的正向作用,将其负向作用降到最低。

  1、界定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鱼目混珠,孩子没有辨别力,逮住什么就看什么。家长必须做孩子的眼睛,事先作个筛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课题组的专题研究显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观看:一类是儿童文学作品,像儿童文学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另一类是知识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险、科普专题、科幻题材等。家长要指导孩子观看这些具有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电视节目,尽量避免那些具有消极作用的节目进入孩子的视听。

  2、界定看电视的时间

  碰到喜欢的节目,就让他看个够;时间充裕,就随他看多长时间。家长的纵容会让孩子养成随心所欲、以我为大的习惯,“电视迷”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必须给孩子规定看电视的时间原则,比如,每次只看一个小时或者做完作业才能看或者只是周末晚上看。如果孩子以哭闹相要挟,也必须坚持原则。这会孩子慢慢体会到规范、原则和秩序的涵义并学会自律。

  3、和孩子讨论电视节目

  聪明的父母会抓住有利时机和孩子交流,如看完动画片后可以问问孩子好看不好看,比如看了《狮子王》,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辛巴那么勇敢。问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要求孩子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让他们在快乐中认识世界、增长知识。

  4、带头有节制地看电视

  要求孩子看电视有节制,父母自然要以身作则。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父母也把看电视作为主要的消遣方式,将大量的空闲时间花在电视机前,这时孩子很自然地效仿大人,“你们能看,我为什么不能看?”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和孩子一起有计划、有选择地收看电视。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

  温馨提示:主张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精打细算,学会有计划的行事,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感恩,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财商、智商,更重要是的提高“协调与外界的关系”的情商。

  温馨提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课题组的专题研究显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观看:一类是儿童文学作品,像儿童文学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另一类是知识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险、科普专题、科幻题材等。家长要指导孩子观看这些具有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电视节目,尽量避免那些具有消极作用的节目进入孩子的视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