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啥不愿意回家呢?于是,我们开始反思。
在烟台时,妻子住学校教工公寓,离学生宿舍很近。每当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她的学生就会带女儿去操场玩球、做游戏,直到夜幕降临,她才意犹未尽地回家吃饭、休息。因此每次放学回家,她都嚷着找大哥哥大姐姐,见到这些大孩子她显得异常活跃。有学生陪她玩,妻子极少陪她,备课、批改作业、学习,一心忙自己的事。
到长春后由于工作变动,妻子的空余时间更少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伏案工作。而我则是日夜不停地忙。因此我们少有时间陪女儿,将她从幼儿园接回来后,给她把电视打开,调到有动画片的频道,嘱咐她自己一个人看电视,别打搅我们。然后我们就忙各自的事情。吃过饭后,我匆匆赶到报社上夜班(接听“心理热线”),妻子为女儿洗漱完之后,就早早把她按到被窝里,塞给她一个布娃娃,让她搂着布娃娃睡觉。然后关掉所有灯,重新回到书房。
女儿也曾为此表现出不高兴,有时在妻子正凝神思索时推开书房门,缠着要妈妈陪她玩,而妻子不仅没有满足她这一要求,反而因为孩子打断了她的思路而不耐烦地训斥她,催孩子去睡觉。依依不止一次地提起那些陪她玩的大哥哥大姐姐,并说讨厌现在住的这个家,门整天关得紧紧的,没有一个人。甚至还闹着要回到原来那个“家”,那个经常可以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家”。依依说这些时妻子从未在意,总认为小孩子家过段时间就会忘掉以前的生活。
经过反思,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是的,我们小时候吃的穿的玩的,都难以与现在的孩子相比,父母对待我们也难以和现在我们对待孩子的宠爱相比。但是有一点我们比这些孩子幸福,那就是我们不孤独。我们都有兄弟姐妹,有许多同龄的朋友,每天可以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戏、打扫房间,一起出去放风筝、捉迷藏,受了委屈可以跟哥哥姐姐说,遇到有趣的事可以逗弟弟妹妹笑。可是现在的孩子,虽然父母围着他转,把他当成太阳、小皇帝,可是太阳、皇帝只有一个,他们在家里是孤独的。看上去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什么也不缺,实际上他们最缺少伙伴。
孩子需要玩伴,可是家里没有,孩子的这种心理却往往被父母忽视,常常因为忙着自己的事情,思考着成人的问题,而看不到孩子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渴盼。因此要解决女儿不愿回家的问题,首先要使孩子在家里没有孤独感,使她不再将这个家看成一只小蚂蚁的窝,而是一群蚂蚁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拿出时间去做蚂蚁王,去做孩子的朋友。工作固然不能丢,但若一心为了工作,也意味着失去孩子。
此后,晚上由我扮演“大蚂蚁”的角色,每天睡觉前给她讲个故事,直到孩子入睡。就这样,我们又重新得到了孩子的心,这个家在孩子眼里又有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