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间新妈妈应该预防这七大问题

编辑:chenyuling | 出处: 新浪网

  发炎原因

  若生产时破水过久或内诊频繁易造成子宫腔感染。另外,残余的胎盘、胎膜组织及血块若滞留在子宫内,不仅会造成产后出血不止,还容易引起子宫内膜发炎。此外,如个人照护卫生不谨慎,也可能导致由下而上的感染,引起子宫发炎。

  在产后回诊所时,若有子宫触压、发烧、脓状恶露等发炎性征兆,应以抗生素治疗。经超声波检查后,确定是胎盘、胎膜组织没排干净,可开立子宫收缩剂促进子宫收缩以利排出,较严重者需使用胎盘钳将子宫腔残余物排出。子宫内膜发炎若是不及时治疗,不仅容易造成子宫内膜受损,影响日后受孕的几率,更可能引发严重的败血性感染,不得不慎。

  预防方式

  若是生产时破水较久的妈妈,要密切注意产后是否有腹痛、发烧、异常脓状和恶臭的分泌物等,尽早确定子宫内膜是否有发炎症状。此外,为促进子宫收缩并尽快排尽滞留胎膜组织,妈妈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并正确做好产后卫生护理。

  如厕后宜进行子宫按摩

  妈妈可在每次上完厕所后按摩子宫,因为有时膨胀的膀胱会阻碍子宫收缩,在如厕后用一只只手掌压在肚子上做环状按摩(即绕圈),直到子宫变硬即可停止。


产后恶露

  恶露

  恶露排出进度

  恶露是由产后子宫内所残留的血、白血球、黏液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一般来说产后1~3天,恶露颜色仍偏鲜红色。到了4~10天,颜色会转为暗红色、褐色。产后11天,不再有血块及血液,恶露会呈米黄色,恶露会按此情况在2个月内陆续消退。

  影响恶露排出的原因

  若是没有按上述进程恢复,则可能是产后胎盘组织移除不全,多半是因为子宫收缩不佳,因此无法使恶露顺利排出。此外,产后出的血也不见得都是恶露,还可能是因为泌乳激素所致。由于哺喂母乳会使得泌乳激素升高,使得子宫内膜较不稳定,因此会有不正常出血的情况。一般在产后6周,回诊由抹片、超声波做检查,若经医师诊断仍在正常范围之内,这种情形即可自行恢复。

  此外,坐月子期间过分进补也会导致出血过多,其中喝“生化汤”便是原因之一。一般医院多会开立子宫收缩剂,因此不用喝生化汤,若要喝也需适量即可,否则会延长产后出血的时间。剖腹产因为医师清除得很彻底,所以更需要服用。

  恶露的清理方式

  清理恶露时,切记要先彻底洗净双手,用消毒棉自尿道口向肛门口方向擦拭整个外阴部:先擦中间,再擦左边、右边,用过的消毒棉务必丢弃,以免感染产褥热或膀胱炎。清理恶露时,会阴部有缝合的人,动作要够小心轻柔,以免触痛伤口,剖腹产的恶露较容易清理,并不会比平常的生理期麻烦太多。

  会阴伤口感染

  分娩时,胎头经过会阴部位(阴道至肛门的部位),会使会阴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撕裂伤。有些妇产科医师会先进行会阴切开术,也就是在会阴撕裂前,以人工方法先将会阴部位切开,以避免不规则的撕裂伤,分娩后再将此伤口缝合。不论是自然撕裂的伤口或是手术缝合的伤口,若是伤口处理不当,都容易造成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