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治 让小宝宝和口水说再见

编辑:chenhuini

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法

  食疗法

  (1)生姜2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将生姜、神曲、食糖I司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代茶随量饮,或每日分2~3次饮服。有健脾温中、止涎的功效。

  (2)炒白术9克,益智仁6克。加水煎取药汁,频频当茶饮。有健脾化湿、温中止

  (3)薏仁50克,生山楂10克(鲜的更好),水650毫升。文火煮1小时,浓缩汁。

  (4)绿茶1到2克,白术10~12克,甘草3到5克。后2味水煎取汁,加入茶叶即可。

  (5)大枣5枚、陈皮5克、竹叶5克。将大枣、陈皮、竹叶,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健脾益气、止涎,用于心脾有热的小儿流涎。

  外治法

  (1)取生南星9克,研成细末,加陈醋调成厚糊状。在临睡前,将药涂于两足心,l然后包扎,次晨起床时去之。7次为1疗程。

  (2)药用丁香、肉桂各3克,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3~5天。温中健脾,有止涎作用。

  (3)取吴茱萸末适量,醋调成膏状,敷于双足心。此方有引热下行的作用,对因口舌生疮所致的小儿流涎有效。

  (4)黄连胶囊I粒,去掉胶囊衣,置于肚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

  (5)肉桂10克,米醋适量。将上药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于每晚临睡前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用敷料、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续3~5天。温胃散寒,对脾冷多涎者有效。

  (6)明矾15~20克研末,开水化开,再加温水,使温度降至38~40cC,水量以浸没足背为宜,每日泡脚1次,连续2~3次。可收敛健脾。

  小编总结:由于口水偏酸性,里面含有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消化酶,宝宝的皮肤又比较稚嫩,所以一旦口水流出接触到宝宝的嘴角、脸颊等部位,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发红等症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