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绪,重建心灵家园
鼓励孩子把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
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镇定,成年人应该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们围在怀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安慰--而且越早越好。要反复对他们说“没事了没事了”、“现在安全了”、“总理来了”、“解放军已经到了”等,安抚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平静下来。至于那些很小的孩子,老师、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要抱在怀里进行安慰。
紧接着要告诉孩子,这几天在他身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做噩梦、在梦里哭泣等,告诉他们这其实是人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完全不必惊慌。
此外,灾后心理重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鼓励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舒缓情绪。可以哭,也可以倾诉,甚至有空就说。大家有时候不忍触碰孩子的心理创伤,觉得是在刺激他们。恰恰相反,这种“再体验”的过程,其实是对创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否则,今后他们很可能终身陷在心理阴影当中--听到 地震 这个词,或者遇到类似的摇晃,就会反复发作。在一遍遍倾诉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事件的敏感情绪会慢慢降低,恢复平静。对于那些特别小的孩子,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也可以采用画画的方式。
对于灾区的普通孩子来说,主要问题来自安全感的大幅降低。他们在地震期间和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很关心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同时会担心与自己关系亲密的父母、亲戚、同学、老师等,会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一系列行为。
也许很多儿童青少年目前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身体伤害,但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在他们今后的心理上很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些人甚至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对于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在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物质援助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
让我们共同祈祷,孩子们的家园和心灵早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