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应该知道的那些常识之胎儿篇

编辑:晓琳 | 出处: 妈妈网

  作为妈妈自己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妈妈们肯定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孩子”。看看下文专家们的分析学习一下有关于胎儿的常识,自己也可以在意外情况下知道该怎么做。


分娩常识之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1、胎儿大小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儿过大致胎头径线大时,尽管骨盆正常大,也可引起相对性骨盆狭窄造成难产。

  (1)胎头颅骨: 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及一块枕骨构成。颅骨间膜状缝隙为颅缝,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之间为冠状缝,枕骨与顶骨之间为人字缝,颞骨与顶骨之间为颞缝,两额骨之间为额缝。两颅缝交界较大空隙处为囟门,位于胎头前方菱形为前囟(大囟门),位于胎头后方三角形为后囟(小囟门)(图7—11)。颅缝与囟门均有软组织覆盖,使骨板有一定活动余地和胎头有一定可塑性。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颅骨轻度移位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

  (2)胎头径线:主要有:

  ①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为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用B型超声检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平均长度约9.3cm;

  ②枕额径(occipito frontal diameter):为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约11.3cm;

  ③枕下前囟径(occipito bregmatic diameter):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连处之间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5cm;

  ④枕颏径(occipito mental diameter):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间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约12.5cm。

  2、胎位 产道为一纵行管道。若为纵产式(头先露或臀先露),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枕先露是胎头先通过产道,较臀先露易娩出,但需触清矢状缝及前后囟,以便确定胎位。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头先露时,在分娩过程中颅骨重叠,使胎头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娩出。臀先露时,较胎头周径小且软的胎臀先娩出,阴道扩张不充分,当胎头娩出时头颅又无变形机会,使胎头娩出困难。肩先露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垂直,妊娠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儿威胁极大。

  3、胎儿畸形胎儿某一部分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联体儿(conjoined twins)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

  小编总结:孩子是妈妈们十月怀胎的心头肉,所以妈妈们更应该学习有关于胎儿的常识,以便平时自己对胎儿的情况作出简单的判断,也有利于及时就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