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指婴儿的肚脐部位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全,导致腹腔内容物(如肠管)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情况。脐疝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早产儿。多数情况下,脐疝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
网友“彩色小蛋糕”分享,她的宝宝是早产儿,肚脐眼鼓得很大,医生诊断为脐疝。起初尝试用布包住硬币压住脐疝处,但发现布带过紧会勒住宝宝肚子,过松又容易掉落。后来带宝宝去医院外科,医生推荐了一种药膏治疗,每张药膏50元,每周更换一次。经过四次治疗后,宝宝的脐疝完全恢复。
网友“小面蛋儿”表示,她的宝宝在四五个月时仍有脐疝。她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自制肚脐带(用纽扣缝在松紧带上)和购买市售的禹儿妈妈肚脐带(约100元)。绑肚脐带后,肚脐逐渐变小,但效果较慢。由于宝宝患支气管炎,最终停止使用肚脐带。即便如此,宝宝的脐疝在后期自然恢复。
网友“omai独一无二”提到,她的宝宝在两个月时出现脐疝。她了解到市面上有专门治疗脐疝的脐疝带,于是购买了欧脉品牌的产品。使用两个月后,宝宝的肚脐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复发。
婴儿脐疝大多是良性问题,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若脐疝未在1岁后自行恢复或出现异常,应尽早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