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脐疝的治疗与护理:全面指南

婴幼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在婴儿出生后18个月内脐环会逐渐缩窄,从而有可能自愈。以下是关于脐疝的自愈概率、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建议的全面介绍。

脐疝的自然愈合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脐疝有较高的自愈可能性。随着年龄增长和腹肌发育,脐环会逐渐缩小并闭合:

  • 出生后6个月内,约90%的脐疝可以自愈。
  • 1岁以内,自愈比例可达95%。
  • 绝大多数脐疝会在2岁内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脐疝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疗法

对于大多数婴幼儿脐疝,非手术疗法即可满足治疗需求,尤其适用于爱哭闹或屡次发生嵌顿的患儿。

(1)压迫法

使用适当长度的9~10厘米宽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操作步骤如下:

  • 将婴儿平卧,使疝内容物回纳至腹腔。
  • 用棉球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固定于松紧圈内。

(2)胶布粘贴法

此方法通过压迫脐环促进闭合,具体步骤如下:

  • 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
  • 用宽度约5厘米的胶布固定,并在腰背部垫纱布以保护皮肤。
  • 每1~2周更换一次胶布,连续贴用3~6个月。
  • 注意局部皮肤护理,避免粘贴时疝内容物膨出。

2. 手术疗法

如果患儿超过2岁,脐疝仍未自愈,或存在其他严重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适应证

  • 脐孔直径超过2厘米。
  • 经过1年的保守治疗无效,且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
  • 发生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
  • 脐部疼痛,推测存在大网膜粘连。

(2)手术方法

手术通常在脐疝下方1~2厘米处作弧形切口,具体步骤如下:

  • 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必要时切开腹膜。
  • 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并缝合腹膜切缘。
  • 横形缝合腹横筋膜,纵形缝合腹白线以闭合脐环。
  • 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3)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皮下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

  • 术中仔细止血。
  • 术后在脐窝处放置棉纱球加压包扎。
  • 小血肿可自行吸收,大血肿需剪开部分缝线清除积血。
  •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脐疝的偏方

以下偏方可用于辅助治疗,但需谨慎使用:

  • 将茴香籽炒后用纱布包好,用于熨烫患处。
  • 将白附子研成粉末,用水调后敷在肚脐处,并用艾灸辅助。
  • 取山楂肉和炒熟的茴香籽各一两,研成粉末后糊成丸子,空腹服用。
  • 将葱白与食盐捣烂成泥状,涂在患处。
  • 将吴萸和盐各60克炒热,用纱布包好熨脐部。

结论

婴幼儿脐疝大多可在2岁内自愈,针对个别未愈或严重病例,需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家长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护理。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