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原因、表现及护理建议

什么是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是由于脐部发育缺陷导致脐环未完全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当腹内压力增高时,网膜或肠管可能通过脐部薄弱处突出,从而形成脐疝。

主要临床表现

脐疝的最主要表现是脐部出现可复性肿块,尤其在婴儿啼哭、用力或腹压增加时更加明显。通常情况下,脐疝不会引发其他症状,且婴儿腹壁及疝环较柔软,嵌顿的情况极为罕见。

脐疝的高发人群

  • 快满一个月的婴儿:这一阶段的宝宝容易因腹压增加而发生脐疝。
  • 经常哭闹的宝宝:例如脾气急躁、频繁啼哭或因母乳不足而哭闹的宝宝。
  • 早产儿:由于腹壁的脐环关闭不严,早产儿的脐疝发生率较高。

脐疝的自然愈合过程

大多数婴儿的脐疝会随着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1岁内自愈。即使有些宝宝的脐疝在1岁后未完全愈合,通常也会在上学前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脐疝通常不会导致嵌顿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无需特别干预。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肠嵌顿),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处理。

护理与预防建议

  • 预防婴儿啼哭:尽量减少宝宝的哭闹,例如通过及时喂养、安抚等方式降低腹压。
  • 避免便秘:防止宝宝因便秘而用力排便,减少腹压增加的风险。
  • 治疗相关疾病: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咳嗽或喘息的疾病,避免因咳嗽增加腹压。
  • 使用辅助工具: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尝试使用束带、胶布或绷带包扎脐部,压迫疝环以阻止肠管疝出。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压迫导致脐炎等并发症。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家长无需过度担心脐疝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脐疝是无痛的,不会对宝宝的胃肠功能造成影响。即便如此,仍需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若出现异常(如肿块无法复位、局部红肿或宝宝表现出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

结论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但通常无害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愈合。家长只需做好日常护理,避免腹压增加,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即可。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