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又称鱼腥草,是一种常见于湿地的草本植物,其既可作为药用植物,又可作为食材使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适用于折耳根的高效种植方法,帮助种植者获得高产优质的折耳根。
折耳根适合生长在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中。最佳种植地为海拔800米以上、土层深厚的黑泥田。这种环境能够为折耳根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黑泥田作为种植地。将地深耕25-30厘米,并清除杂草,整平地面。在田块四周开排水沟,面积较大的田块需在中央开“+”字形排水沟以确保良好的排水条件。
栽种时,按照50-60厘米的宽度开沟,沟的深度为田泥厚度的2/3。在沟内铺上一层稻草,并撒上磷肥(每亩100公斤)和草木灰(每亩150公斤)。随后覆上一层土,将切成3-4厘米长的折耳根种茎均匀撒在土面上,用钉耙翻土覆盖5-7厘米。每亩种植所需种茎约150公斤。栽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发芽生长。
折耳根生长期间需追肥两次。第一次在正常生长后,每亩施用1000公斤稀释的人畜粪水,加入3-4公斤尿素并施入根部。间隔30天后再追施一次相同的肥料。
为避免杂草与折耳根争夺养分和光照,需进行2-3次人工除草。除草时需小心避免损伤折耳根根苗。也可在栽植后覆盖一层7-10厘米厚的杂草,或在嫩叶出土前喷洒草甘磷(每亩1.5公斤)和乙草胺(每亩400克)混合液。
折耳根较少受到害虫侵扰,但白绢病是其主要病害。白绢病的症状包括地上茎叶变黄、地下茎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逐渐软腐,伴随油菜籽状菌核的产生。
药用折耳根应在花穗多、腥气味最浓时采收,选择晴天收割并及时晒干。菜用折耳根可在地下茎长至30-40厘米时采挖,洗净后出售。秋冬季节采挖更为理想,此时产量高且营养丰富。
通过科学选址、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种植者可以高效种植折耳根,获得优质高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