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网网友winniewen00分享了她女儿的经历:孩子在2岁8个月时开始上幼儿园,不久后出现感冒症状(流鼻涕、偶尔咳嗽)。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服用了感冒药,但两天后症状未见好转,遂前往医院治疗。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孩子经历了多次换医院、换医生的治疗,包括服用大量药物、打针和输液,最终确诊为支原体感染。治疗期间,孩子连续服用了一个月的阿奇霉素(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虽然病情最终得到控制,但孩子的体质明显变差,天气稍有变化就容易感冒生病,且每次病程较长,需要服用较多药物才能康复。更严重的是,孩子几乎每月都会发烧一次。
另一位妈网网友appleliu8201分享了她在澳洲的经历:她儿子因高烧39度多就诊,医生仅开了普通儿童退烧药Panadol,尽管孩子喉咙和耳朵发炎,医生仍坚持不开抗生素,理由是病毒性感染服用抗生素无效。
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医生才开出抗生素处方,并反复叮嘱最好不要使用。然而,母亲因担心孩子病情,最终自行购买抗生素,结果孩子服用后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她提到朋友的孩子发高烧并抽搐,送医后医生依然仅使用退烧药、敞开衣物和冰块降温,没有使用其他药物。
妈网网友梓皓妈分享了她的经验:她的儿子目前快两岁,除了一次严重腹泻和一次咽喉炎发烧到40度外,基本未使用抗生素。以下是她的处理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她的孩子目前身体非常健康。
网友sfmama提到,她的妹妹是一名美国护士,曾多次提醒她:国内抗生素的使用已发展到第六代,而美国仍在使用第一代抗生素。她建议在孩子发烧时慎重用药,以免孩子对抗生素产生依赖性。
因此,sfmama在孩子病情不严重时,尽量避免使用药物,等待孩子自身免疫力发挥作用。
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药性增加、免疫力下降以及过敏反应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全球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特别是在儿童群体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选择更保守的治疗方式,而不是立即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旨在保护患者的长期健康,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的使用应谨慎,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同时注重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避免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