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身材矮小的问题时,都会纠结是否应该通过生长激素治疗来帮助孩子增高。然而,生长激素的使用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且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以下通过一位妈妈的真实案例,分析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妈妈网网友“TRYTRY”分享了她的经历:她的孩子即将满6岁,身高仅107厘米,比同龄孩子矮。经过医院检查,孩子并未缺乏微量元素,身材矮小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妈妈身高158厘米,爸爸身高163厘米)。医生通过生长曲线图预测孩子成年后身高约为155厘米,并建议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每天注射一针,先试3个月,效果好则持续一年。然而,这位妈妈和孩子的父亲对是否采用这一治疗方案感到非常纠结,既担心错过治疗时机,又害怕可能的副作用。
网友“小雪亲亲”指出,骨龄大小是判断是否需要治疗的重要依据。如果骨龄较小,可能只是发育晚,不必过于担心。例如,她的孩子4岁多时身高仅100厘米,但骨龄仅为2岁,医生认为孩子属于发育晚的情况,未来仍有长高的空间。
网友“小朵宝妈妈”提醒,生长激素针不可随意使用。她提到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孩子因注射了从美国带回的营养激素针,身高迅速增加,但同时变得肥胖且反应迟钝,给家庭带来极大困扰。
专家指出,滥用生长激素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较为普遍,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催长”而盲目选择这一治疗方式。事实上,生长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的医学指征,否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非疾病导致的身高问题,家长应注重通过自然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决定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时,家长应充分了解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更多情况下,通过自然方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更为安全和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