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时,医院通常会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会在手术室内进行早吸吮和早接触(5分钟),随后在母婴同室的环境下,由护士协助完成30分钟的早吸吮和早接触。医院建议按需哺乳,最长间隔不超过3小时。早喂奶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肠蠕动,还能加速胆红素通过粪便的排泄,从而降低黄疸指数,减少光疗的需求。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后黄疸指数超过9 mmol/L,医院会建议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这能够增加新生儿的排尿次数,帮助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出生24小时后,医院通常会安排新生儿在喂奶后1小时进行游泳。游泳使用特定的游泳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看护,每次持续10至15分钟,水温保持在38℃。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强新生儿的食欲,同时加速肠蠕动和胎粪排出,从而降低黄疸指数。
抚触是通过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有序按摩的一种护理方法。出生24小时后即可开始抚触,通常安排在洗澡、游泳后或两次哺乳之间进行。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喂哺量,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并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最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如果新生儿在家中出现黄疸指数偏高的情况,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护理措施:
家长应尽量按需哺乳,确保喂奶间隔不超过3小时。频繁喂奶能够帮助宝宝加快胆红素的排泄。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量添加葡萄糖水,帮助宝宝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排泄。
家长可以在医院学习新生儿抚触的正确方法,并在家中为宝宝进行抚触。建议选择宝宝状态良好、不饥饿或烦躁的时间进行。
家中光线不宜过暗,白天可将窗帘适当拉开,让宝宝接触自然光,帮助分解体内的胆红素。
如果发现宝宝黄疸加重,伴随精神萎靡、胃口差、体温不稳、嗜睡或尖声哭闹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就医检查。
一些家长提到使用茵栀黄颗粒对缓解新生儿黄疸有一定效果,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栀黄颗粒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谨慎选择。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生理现象,家长应根据医生建议和科学护理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