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是一种伞状的多孔菌科真菌,其菌盖通常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属于灵芝属的子实体。它因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常用于治疗眩晕不眠、心悸气短以及虚劳咳喘等症状。
野生灵芝是指在天然环境下自然生长的灵芝,与人工培育的灵芝相比,其生长条件更加苛刻,且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
灵芝属于高温性菌类,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0℃。子实体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2℃,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佳温度为25~28℃。低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且色泽较差;高于35℃时,子实体可能会死亡。
灵芝的菌丝生长期需要培养基含水量保持在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需达到90%~95%。如果湿度低于80%,子实体的生长质量将受影响,菌盖边缘的幼嫩生长点可能变为暗灰色或暗褐色。
灵芝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新鲜空气的供应。特别是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二氧化碳的敏感度较高。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0.1%时,子实体无法开伞,呈现鹿角状分枝;当含量达到1%时,子实体会出现畸形,无法正常分化。
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线极为敏感。菌丝的生长在无光黑暗条件下最快,而当光照强度增加到3000勒克斯时,生长速度仅为全黑暗条件下的一半。然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照。在150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菌柄和菌盖的生长最快且粗壮,菌盖厚实。
由于野生灵芝对环境条件的苛刻要求,其分布范围有限,产量稀少,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灵芝的生长对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有严格的要求,野生灵芝因其稀缺性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