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至3月,上海市经历了一次罕见的甲型肝炎(HAV)暴发流行事件。这次流行涉及大量人群,成为世界公共卫生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事件的主要原因被认为与当地居民生食毛蚶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实验研究表明,毛蚶能够浓缩甲肝病毒至原始浓度的29倍,并且甲肝病毒可以在毛蚶体内存活长达3个月。通过对从毛蚶中分离的甲肝病毒VP1 N端cDNA序列的分析,研究人员确认,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并非由病毒变异引起,而是由于以下因素共同作用:
根据传染病学理论,传染病的形成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毛蚶本身并不会引起甲肝,但它容易被甲肝病毒污染。如果食用未被污染或污染程度较低的毛蚶,一般不会导致甲肝。此外,人体对甲肝病毒的易感性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为了避免甲肝感染,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毛蚶本身并非甲肝的直接致病因素,但其易被甲肝病毒污染的特性使其成为甲肝传播的高风险食物。通过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