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且轻微但传染性极高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该病多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其中9月为发病高峰期。
病因与病原体
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主要包括20多种肠道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潜伏期与早期症状
- 潜伏期:3~5天。
- 前驱症状: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
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口腔症状:在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等部位出现疼痛性水疱,大小如粟粒至绿豆,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由于疼痛,患儿可能出现流涎和拒食现象。
- 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皮疹也可能出现在臀部、肛门附近,偶见于躯干及四肢。这些皮疹通常无瘙痒感或疼痛感,数天后会干涸、消退。
并发症
尽管大多数病例较轻,但少数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发病高峰期,4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受感染人群。
预防与控制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玩具、餐具等物品。
- 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结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但需警惕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对幼儿群体。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