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远视力逐渐下降,患者在看远处物体时会感到模糊不清,而近视力通常保持正常。然而,对于高度近视患者,由于屈光间质的混浊以及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性,可能导致远近视力均受到影响。此外,这类患者有时还会伴随眼前黑影浮动的现象。
中度及以上近视患者在进行近距离工作时,由于调节能力较少或几乎不使用,导致辐辏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可能诱发眼位向外偏斜,最终形成外斜视。这种情况在长期近距离用眼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尽管近视眼患者通常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过度使用辐辏力,从而破坏了调节与辐辏之间的平衡协调。这种失衡可能引发肌性视疲劳,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以及视物出现双影或虚边等症状。这类疲劳症状在长时间用眼后尤为明显。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长度的增加,眼球体积随之增大,从外观上看可能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外貌,还可能与其他眼部疾病相关联,如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增加。
近视眼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之一,尤其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发病率较高。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和用眼习惯的改变,近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度近视(通常指屈光度超过-6.00D)不仅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
近视眼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早期预防和合理干预是保护视力健康的关键。